“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企业对物联网的定义、内涵、行业范围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差异,行业内仍然存在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情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副主任研究员王忠红博士指出了当前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他表示,发展物联网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行业必须冷静下来、脚踏实地。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行业应用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恩勇也表示,物联网目前还处于市场启蒙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 虽然大家宣传、议论很多,但落实到的具体项目却比较少。 很少。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推拉结合’。‘推’是指政府的推动,包括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角度推动物联网的应用。‘拉’是指政府的推动,包括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角度推动物联网的应用。” ’指的是市场需求的拉动。” 王恩勇表示,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媒体、企业、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物联网,但人们对物联网的认识还很肤浅。“为了让公众加强对物联网的认识,需要有更多的应用项目,形成更大的市场,让更多的用户从物联网的建设中受益。 这对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因素。”王恩永说。
“今天的产业竞争是标准的竞争,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受制于别人的标准?这不仅需要科研机构制定标准,也需要企业真正发挥作用。” 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实践提出建设性意见,为物联网标准制定提供建设性意见。” 王忠宏说道。
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张辉表示,标准是从技术到产业的重要环节,但标准并不代表产业发展的一切。 现在对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声音。 他认为,业界流行的“物联网现在万事俱备,只需要标准的东风”的说法并不准确。 由于物联网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之前已经有RFID、传感器等相关技术标准,因此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应该更多地与应用结合。
近期,我国成立了物联网国家基础标准工作组。 该工作组主要从事物联网顶层设计和基础标准制定,协调国家物联网基础工作。
张辉认为,标准的制定必须与物联网应用示范紧密结合。 他表示,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和国家物联网基础工作组,结合国家发改委推动的示范应用项目,在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和国家物联网基础工作组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力争制定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 应用示范与推广。 大标准与应用之间的联系。
“物联网最终会到达应用阶段,其核心是应用物联网提高城市应急和应急管理水平,改善民生服务和生活质量,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标准办公室主任林少甫表示,北京已成为物联网应用先行城市,并已形成几个目标:“用3-5年时间, 为政府、社会、企业完成一批应用项目,初步构建物联网基础。” 设施、一批共性技术平台和产业支撑服务平台; 培育和扶持一批物联网企业做大做强,基本形成以大型系统集成商为龙头、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为基础的物联网产业。
据悉,北京市物联网标准建设是结合试点示范项目进行的。 通过示范工程,形成标准,用应用标准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使物联网中的各种技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网络传输等成为重中之重。 所有的应用都可以有更好的标准。
“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编制北京市物联网产品分类参考目录;会同国家统计局制定物联网行业统计方法;在开展安防视频监控SVAC标准试点应用的同时,我们 也在推动高清视频监控相关标准的建设。” 林少甫说道。 这些应用项目与物联网标准建设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