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物联网发展初见雏形

   2023-09-25 工业品商城47
核心提示: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工信部此前透露,物联网已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我国五个新兴战略产业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表示,“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将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 从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培养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工信部此前透露,物联网已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我国五个新兴战略产业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表示,“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将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 从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领跑者,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终端数量将达到500亿个。

  此外,“十二五”期间,物联网还将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准医疗等领域。 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国防军工十大领域原定时间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于明年元旦前后发布。

  另一方面,目前各地正在试点物联网概念向产业转化。 据悉,河南、北京、天津、杭州等省市已成立物联网产业联盟。 由中科院和大唐电信联合发起的全国首个物联网支撑产业基金“物联网产业基金”也于今年5月成立。 已确立的。 根据福建省政府印发的《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年)》,福建将具体支持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个物联网产业集群。 物联网产业类型。 应用示范项目形成了海峡两岸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到2012年,我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将突破300亿元。

  资深电信专家马继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预测,“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将在一些涉及国计民生、集中度高的行业得到很好的应用,但 最重要的还是物联网的基础工作会更加扎实。 比如芯片成本会降低,地址问题会得到初步解决。

  尽管物联网发展迅速,但其缺点也很明显。 马继华表示,目前物联网的发展是“言多行少”,概念多,实践少。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各环节相互协作、逐步推进、协调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却呈现仓促、层次不明的局面。 没有良好的阶段性发展政策和梯度规划。 这很可能导致发展瓶颈。

   电信专家付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物联网涉及芯片、软件、电信服务等多个领域。 基本上,“它涉及 IT 领域可能涉及的一切。” 因此,要想从试点起步到大规模应用,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应该说现在各个环节都非常活跃,都在试点。但是(物联网形成产业链)并不意味着有一个传感器或者解决一个问题就足够了,而是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如何推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让整个产业链产生共鸣,还需要时间。”付亮说。

  综合多位行业专家的意见,当前物联网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概念混乱。 由于应用广泛,物联网产业的价值潜力惊人,也造成了一些地方对物联网的过度“神话”。  “很多地方,从村长到省长,都对物联网非常感兴趣,但至于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清楚,有的甚至 混淆了物联网和物流。” 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专家说道。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 计算机专家倪明轩认为,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还“比较粗放”。 虽然地方政府部门正在开展试点,但全国范围内尚未进行统筹规划。 部门、地区、行业之间的细分是很常见的。 行业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

  此外,中国泛在网络技术与发展论坛秘书长张平也强调,“物联网需要高水平的应用,同时也必须提供低水平的技术支撑。 如果这两层处理不好,中国就很难在物联网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普遍表示,物联网是一个大系统,消除其发展障碍将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重组,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 但在具体措施上,马继华认为,关键是“抓住几个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有价值的应用”,逐点逐步推广。 同时,“聚集产业链上下游集思广益,形成各环节企业都愿意实施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统一标准和各种协议。”

  付亮认为,在物联网这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领域,更需要牵头产生一批各方面的龙头企业,形成多个产业群,共同拓展市场。 所谓统一标准只是“最低层面”,因为如果行业中出现一些“龙头”企业,在市场运作过程中,龙头企业自然会提出应该采用什么标准“配置”。 要求、标准本身不会成为行业最大的障碍。 对于物联网标准问题,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秘书长周宝新也表示:“物联网标准和应用是相辅相成的,缺乏标准、各自为战,不利于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但只谈标准而不实际应用,不利于行业发展。” 推动标准前进是很困难的。”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