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专家指出,数控机床的研发是当务之急,要大幅提高机床的柔性、加工精度、效率,推动我国制造业和制造业发生根本性变革。 加工水平。 当时,我国数控机床市场仍被外商垄断。 我们自己开发的机床由于稳定性不够,很难与国外优质机床竞争。
机床是一切制造业的起点。 十年后,机床水平是否仍是中国制造业的瓶颈? 记者近日再次采访了曲先明专家。
“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规模增长迅速,根据上一年的数据,每年增长25%左右。” 曲先明指出,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国内机床的需求,推动了国产机床的技术进步。 今年在南京举办的数控机床博览会上,放眼望去,你会看到以国产品牌为主的机床。
“与十年前相比,我国数控机床水平提高了很多。” 曲先明举例说,比如五轴机床十年前国内还不能生产,但现在已经有几个国产品牌了。
曲先明认为,近年来机床水平的显着进步,使我们在一些制造领域实现了突破。 随便举个例子:国产3.6万吨立式挤压机的成功,使中国能够生产大口径厚壁管,日本同类产品的售价被迫大幅下降。 其他一些重型机床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国产五轴机床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但一些重要的高端数控装备的生产技术还没有掌握,这制约了我们在大飞机、集成电路生产等一些最重要的制造领域的发展。 因此,要想实现制造业的全面腾飞,高端数控装备仍然是必须攻克的难点。
“在先进技术方面,我们还处于后续阶段。” 曲先明表示,我国数控机床在高速、高精度方面还存在阶段性差距。 对于相同规格的产品,国外机床的速度约为国产机床的三倍,精度几乎高一个数量级。
曲先明告诉记者,数控机床是一个生产环节极其复杂的行业。 国产机床的技术瓶颈很难归结于单一的具体环节。 一般来说,数控机床由数字控制系统和机床组成。 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存在差距。
一方面,高性能数控系统是决定整台机床性能和成本的关键因素。 今年南京博览会上展出的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均采用西门子、发那科等国外公司的数控系统。 国产数控系统在高速、高精度、五轴加工、智能化功能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这是由于国产数控系统在架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现场总线)、高速高精度控制算法、伺服驱动等方面的综合差距造成的。 另一方面,电主轴、双摆头、转台、纳米精密光栅等功能部件以及整机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也是我国高端机床制造的关键制约因素。 我国数控机床整体技术的提升,最终离不开先进功能部件产业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