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装机将达19亿电荒不会重现

   2023-09-26 工业品商城26
核心提示:魏兆峰指出,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及其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调整、一次能源需求、重点产业发展、居民用电、需求侧管理和节能减排等影响因素, 采用电力需求预测方法。 综合分析,预计2010年全国用电量将达到4.17万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0%,最大负荷将达到6.58亿 千瓦,“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2%。 2

   魏兆峰指出,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及其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调整、一次能源需求、重点产业发展、居民用电、需求侧管理和节能减排等影响因素, 采用电力需求预测方法。 综合分析,预计2010年全国用电量将达到4.17万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0%,最大负荷将达到6.58亿 千瓦,“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2%。 

  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99万亿至6.57万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5%至9.5%。 推荐基准计划6.27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5%; 最大负荷达到9.94亿至10.90亿千瓦,“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6%至10.6%。 推荐基准规划10.4亿千瓦,年均增长9.6%。

  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7.85万亿至8.56万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6%至6.4%。 建议基线规划8.20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5%; 最大负荷达到13.17亿至14.36亿千瓦。  “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为4.8%至6.7%。 推荐基准规划13.77亿千瓦,年均增长5.8%。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电力弹性系数为0.99,“十三五”期间确定在0.80左右。 西部地区电力需求增速高于东部地区。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相关专家表示,虽然电力弹性系数小于1,但完全可以支撑我国经济发展,不会再出现早些年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短缺。

  据介绍,2020年规划目标是: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约18.85亿千瓦,年均增长5.6%。 其中水电3.3亿千瓦、抽水电6000万千瓦、煤电11.6亿千瓦、核电9000万千瓦、燃气发电4000万千瓦、风电1.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2000万千瓦 千瓦,生物质、潮汐、地热等500万千瓦。 全国拥有110kV及以上线路176万公里,变电容量79亿千伏安。 非化石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8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6.3%,比2015年提高3.3个百分点;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2.2万亿千瓦时,占发电总量的26.9%。较2015年上升约2.8个百分点; 非化石能源发电可替代化石能源约7亿吨标准煤,约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4.1%。

  魏兆峰指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统筹未来十年和中长期发展战略,电力发展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推广新能源 发电,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因地制宜发展。 分布式发电政策。

据介绍,到2015年,全国常规水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84亿千瓦左右,水电开发水平将达到71%左右(以经济可开发容量计算,下同)。 东部和中部地区水电已基本开发,西部地区水电开发水平在54%左右。 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预计将达到3.3亿千瓦左右,全国水电开发水平为82%,其中西部水电开发水平达到67%。2015年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装机容量约为41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约6000万千瓦。

  计划2015年煤电装机容量达到9.33亿千瓦,“十二五”期间开工3亿千瓦,其中煤电基地占66%; 投产2.9亿千瓦,其中煤电基地占52%。 规划2020年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1.6亿千瓦。“十三五”期间开工2.6亿千瓦,其中煤电基地占62.7%; 投产2.5亿千瓦,其中煤电基地占54.6%。

  根据规划,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为4294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我国第一座内陆核电站将于2011年开工建设,首台机组将于2015年投入运行;2020年将达到9000万千瓦,力争达到1亿千瓦。2015年和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亿千瓦和1.8亿千瓦。

  此外,还要推动太阳能发电的发展。 规划2015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左右,2020年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确保2030年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发展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因地制宜发电。  2015年和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300万千瓦和500万千瓦。  2015年和2020年地热能和海洋能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万千瓦和5万千瓦。

  要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天然气(包括煤层气等)发电要大、中、小型结合; 结合引进国外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在受电地区规划建设大型燃气机组,重点解决核电、风电、水电季节性用电问题。 电网调峰压力。 在气源地区规划建设燃气机组,解决当地用电问题。

   魏兆峰指出,结合城乡天然气管道布局规划,我国还将建设分布式冷热电多联产机组。  2015年和2020年,天然气分布式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00万千瓦左右和300万千瓦左右。

  魏兆峰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基础,加快西部和北部大型煤电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大型电力基地建设。 酒泉、蒙西、张北等风电基地。 以及未来大型核电基地接入系统,重点加快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建设。  2015年,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主电网框架。 电力、北方煤电、西南水电通过3条水平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中和长三角特高压环网输送电力。

  2020年建成以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东北特高压电网、西北750kV电网为输电端,连接各大煤电基地、大型水电基地 、大型核电基地、大型可再生能源电网。 可再生能源基础,坚强智能电网,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五纵六横”主电网框架。

  同时,“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将规划建设糯扎渡电站±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向广东送电、溪洛渡电力±500kV直流工程 “十二五”期间向广东及金沙江中游梨园送电的电站。阿海电站送电广西直流工程。

  魏兆峰指出,“十二五”期间,电力行业将推动城乡电网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电压等级配电网建设,实现电网结构合理、灵活多变。操作简单,电压等级简化,供电安全可靠。 到2015年,全国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35%以上,农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765%以上。  2020年,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5%以上,农村电网用户供电可靠率达到99.810%以上。

  关于智能电网建设,魏兆峰指出,到“十二五”末,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和关键设备将实现重大突破,智能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电网规模将达到较高水平。“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电网技术装备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力争主要技术指标跻身世界前列,智能化水平全球领先。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