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之年物联网的发展尤为引人关注。 专家普遍表示,排除物联网发展障碍,将涉及各方面的利益重组。 因此,需要由点到点逐步推广,同时产业链上下游可以集思广益,形成各环节企业都愿意执行的可行的统一标准和各种协议。
物联网作为全球信息通信产业中又一万亿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链将形成。 但由于概念混乱、缺乏统一规划,其走上正轨尚需时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近日也表示,物联网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缺乏合理的科学规划。 “物联网的发展必须从产业逐步培育起来,这个过程大约需要5-10年的时间。”
事实上,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十二五”开局之年物联网的发展尤为引人关注。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表示,物联网涉及芯片、软件、电信服务等多个领域。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应汇集产业链上下游,集思广益,形成各环节企业都愿意实施的可行方案。 统一的标准和各种协议。 现在的关键是要沉着布局、稳扎稳打,形成各方面的领先企业。 同时,重点开发热点应用,以点带面推动产业发展。
物联网已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将初步形成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龙头。 据悉,到2020年,全球连接物联网的终端数量将达到500亿个。
此外,“十二五”期间,物联网还将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准医疗等领域。 农牧业、金融和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 按照原定时间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于明年元旦前后发布。
另一方面,目前各地正在试点物联网概念向产业转化。 河南、北京、天津、杭州等省市成立了物联网产业联盟。 例如,由中科院、大唐电信等联合发起的全国首支物联网支撑产业基金“物联网产业基金”于今年5月成立; 而根据福建省政府印发的《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年)》显示,到2012年,福建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将超过 300亿元。
资深电信专家马继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预测,“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将在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高度集中的行业得到很好的应用。 民生,但最重要的是,产业基础工作仍会更加扎实,芯片成本、地址等问题将得到初步解决。
尽管物联网发展迅速,但其缺点也很明显。 马继华表示,目前物联网的发展是“言多行少”,概念多,实践少。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各环节相互协作、逐步推进、协调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却呈现仓促、层次不明的局面。 没有良好的阶段性发展政策和梯度规划。 这很可能导致发展瓶颈。
电信专家付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物联网涉及芯片、软件、电信服务等多个领域。 基本上“它涉及IT领域可能涉及的一切”。 因此,如果想从试点开始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应该说,现在各个环节都非常活跃,都在进行试点。但是,(物联网形成产业链)并不意味着有一个传感器就够了,或者解决一个问题就够了,而是有一套完整的传感器。” “如何推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要在整个产业链中产生共鸣,还需要时间。”付亮表示。
综合多位行业专家的意见,当前物联网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概念混乱。 由于应用广泛,物联网产业的价值潜力惊人,但也让一些地方对物联网过于“神话”。 南京邮电大学的一位物联网专家表示:“在很多地方,从村长到省长,每个人都对物联网感兴趣。 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清楚什么是物联网,甚至有人将物联网与物流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