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有力,能源合同管理渐趋完善

   2023-10-07 工业品商城26
核心提示:在近期启动的“智光杯·中国节能服务万里行·贵州行”活动中,通过合同能源管理(EPC)帮助用能企业降低能源消耗水平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受到了企业的追捧。 贵州企业。 启动仪式上,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精心打造的“节能服务联合舰队”聚集了先进节能技术、综合节能解决方案、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能源等行业资源。 节

    在近期启动的“智光杯·中国节能服务万里行·贵州行”活动中,通过合同能源管理(EPC)帮助用能企业降低能源消耗水平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受到了企业的追捧。 贵州企业。 启动仪式上,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精心打造的“节能服务联合舰队”聚集了先进节能技术、综合节能解决方案、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能源等行业资源。 节能服务专家团队,与一批贵州省用能单位开展节能诊断、项目评估、合作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签约数百个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带动了节能减排。 节约投资40亿元。

  贵州只是近期中国节能服务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河北、江苏、云南等省份,合同能源管理也蓬勃发展。 无论是在水利、电力领域,还是在农业、煤炭、化工领域,采用这一机制的企业都大幅度降低了能源消耗。 节能率一般在10%~40%之间,最高可达60%。 业内专家表示,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已成定局。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户提供能效审核、节能改造等一站式服务。 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监控、培训和运营管理。 并通过与用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实现盈利和滚动发展。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过去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与实际需要差距很大,主要是受资金、信息、意识等方面的限制。 以及其他问题。 一方面,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尚未建立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商业声誉,市场融资困难; 另一方面,企业不了解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方式,对其可行性存在疑虑。 他认为,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以前没有充分发挥的节能潜力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转发的《关于加快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地方政府 各级各类要把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发展节能服务业作为重要议事日程。  《关于加快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强调,要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支持和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 例如,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从该项目首次取得生产经营收入的纳税年度起,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征企业所得税。 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010年6月3日和10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两次发布关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的相关通知,通过财政补贴促进EPC项目的实施。 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纷纷成立节能服务公司,大举进军节能服务市场,甚至包括南方电网、南方电网等“巨头”企业。 神华集团. 截至目前,2010年中央财政支持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已到位20亿元。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主任陈书忠分析,金融支持政策的频繁出台,将推动更多用能企业从“我要节能”转变为“我要节能”。 节约能源。” 现在政府带头大规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让各方尝到市场化节能服务的甜头。 节能减排的春天真正到来了。

  未来1-2年,贵州用能企业通过专业机构提供的节能服务预计可节省2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万吨。 在“智光杯·中国节能服务万里行·贵州行”启动仪式上,贵州省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英伟表示,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打造 节能服务业将成为贵州节能工作的亮点。

  据介绍,通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贵州企业能源成本明显降低。 如贵阳特钢厂循环水节能改造项目综合节能率达40.56%,遵义烟厂空压机节能改造项目综合节能率达40.56%  。 节能率为28.8%。  “中国节能服务行—贵州行”活动主办方拟投资企业整体节点效率提升、热电联产节能增效、余热余压发电利用 3亿到5亿元。 协助企业实施改造项目。 据初步测算,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电6亿千瓦时,相当于建设一座100兆瓦的绿色节能电厂。

   不仅在贵州,在起步较早的湖南,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也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例如,株洲火炬工业炉有限公司对株冶集团4000吨熔铅炉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技术改造。 项目连续运行两年后,吨铅平均耗气量由改造前的240立方米下降到120立方米,热效率大幅提高至50%左右。  2010年下半年,湖南省怀化市还专门制定了由政府牵头的《节能降耗预警和应急调控预案》,将节能降耗目标分解到13个县(市、区)  ),并与企业签订目标责任。 书中,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合同能源管理“遍地开花”。

  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节能服务业实现总产值587.68亿元,同比增长40.83%; 综合节能投资360亿元,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757.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33.85%。 数千吨。 同时,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增至502家,从业人员增至13万人。

  陈树忠表示,节能服务公司的利润来自于为用能企业节省的部分能源资金; 用能企业无需投资即可节省能源支出、降低成本; 金融机构通过向节能服务企业提供贷款获得现有利益。 既可以赚钱,又可以扩大绿色信贷规模。 随着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的上升,人们对节能的需求越来越大。 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有利于推动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据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节能服务业产值将达到800亿元,增速为30%-40%。 未来行业市场容量预计将突破4000亿元。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