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铁路工作会议透露,2011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将增加4715公里,铁路基础设施投资7000亿元,初步形成覆盖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的高铁网络 。 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4年,高铁客运专线竣工17352公里,可提前五年实现原定的2020年规划目标。 原定中长期铁路规划目标的提前实现加上地方政府投资热情旺盛,预计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进一步“增强”,铁路投资仍有望维持 “十三五”期间快速增长。 高铁全产业链都有良好的投资机会,2010-2013年是铁路设备采购的高峰期。
根据铁道部相关数据,对高铁总投资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测算。 其中,基础设施部分占40%-60%(包括桥梁、隧道及车站建设、轨道铺设等),占比最大; 动车组采购占比10%-15%(包括整车、车轴、紧固件、控制装置等零部件),其余零部件占比25%-40%(包括通信、信号与信息工程、电力及电力牵引动力) 供应等)。 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自动化技术产品的参与。 如铁路信号设备、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车站检票机系统、车站配电及照明装置等,这些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以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为例,约占高铁建设总投资的10%左右。 以2010年至2012年我国高铁建设总投资1.41万亿元计算,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很快将有1410亿元。 人民币的市场规模,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的。
从目前建设进度来看,2009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进入建设高峰期,基础设施相关工程机械、建材、机床等行业和高铁相关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2010年以来,高铁生产全产业链进入快速增长期,高铁相关业务增长迅速。 其他部分(包括通信、信号与信息工程、电力及电力牵引供电等)及高铁相关业务自2011年起进入高速增长期。
随着我国大规模铁路建设、新线投产、新技术装备制造与应用将在2010年至2012年进入历史高峰,工控企业涉及:信息系统、仪器仪表及设备安装、电气配套设备 ,以及列车自动控制。 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轴承、座椅信息信号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领域都将为我国铁路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未来研发将重点关注技术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低地板技术、转向架技术、悬挂技术等集成。业内专家表示,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占建设总量的5-8% 投资是轨道交通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如果按7000亿计算,轨道交通信息系统投资将超过560亿。 轨道交通行业主要适用于牵引逆变器、低压逆变器、大型PLC、工控机、交换机等自动化产品。 与此同时,“低碳社会”、“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概念正在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 轨道交通需要更加低碳、环保、智能的轨道交通,使轨道交通成为安全、便捷、环保、节能的大众交通。 除了传感器和网络计算之外,信息系统的各个处理层面都离不开工业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等自动化产品。 未来,轨道交通将应用更多自动化产品,提升智能化水平。
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包括列控系统、通信系统、监控系统、信息、自动售检票(AFC)等系统。 未来将融合通信、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对轨道交通各环节进行全覆盖、网络全覆盖、信息集中,实现综合监控、指挥管理和自动驾驶。
这对应用于轨道交通行业的自动化产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自动化产品要求防尘、防腐、防潮等,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并满足相关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 PLC编程语言符合IEC1131-3国际标准,数据格式符合IEC1131国际标准; 电磁兼容性达到IEC61000系列标准; 抗振动、抗冲击符合IEC68标准; 现场总线符合国际标准IEC61158; 车站BAS网络采用冗余光纤环网,符合标准协议TCP/IP、IEEEE802.3、10baseTX等,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
在PLC应用方面,轨道交通行业大型PLC市场相对稳定,能够进入该市场的厂家相对较少。 但在小型PLC市场,越来越多的PLC厂商将进入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且以国产为主。 主要是PLC。 目前,施耐德、西门子、AB、GE等公司的PLC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在工业计算机应用方面,几乎所有监控系统都会有工业计算机,工业计算机在相关电子系统中发挥着核心和专门的作用,并正在向专用系统计算机发展。 目前,研华、研祥、华北工控等3家公司产品应用较多,占据85%的市场份额。
在变频器应用方面,除了城轨车辆的牵引系统需要使用牵引变频器外,轨道交通中的风机、空调和电梯系统也需要变频器进行变频调速和节能。 尤其是节能减排的效果越来越重要。 越被轨道交通行业重视,其市场分布就越均匀。 施耐德、西门子、丹佛斯、三菱、罗克韦尔、汇川等公司的产品都有应用和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