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产业四大发展趋势分析

   2023-10-08 工业品商城135
核心提示:“十一五”的最后一年被业界公认为我国海上风电元年。 今年,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全面投产,国家能源局启动首批大型海上风电场招标。 华锐风电是最早涉足海上风电的企业。 已获得东海大桥项目10万千瓦、江苏沿海整个潮间带项目60万千瓦。 3兆瓦、海上5兆瓦、6兆瓦将于明年上半年投产。 以及正在研发

“十一五”的最后一年被业界公认为我国海上风电元年。 今年,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全面投产,国家能源局启动首批大型海上风电场招标。

  华锐风电是最早涉足海上风电的企业。 已获得东海大桥项目10万千瓦、江苏沿海整个潮间带项目60万千瓦。  3兆瓦、海上5兆瓦、6兆瓦将于明年上半年投产。 以及正在研发的10兆瓦风力发电机组,主战场在海上。

  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表示:“未来我国海上风电将像欧洲一样,主要以5兆瓦、6兆瓦甚至更大机组支撑。” 华锐风电的五大战略中,“海上风电服务一体化”在“全球化”方面,不仅拥有自己的团队,还建设自己的港口和码头。

  正当海上风电大幕刚刚拉开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不少专家宁愿奉行“稳定”战略,认为中国发展海上风电利润不高、技术不达标、过于激进。

  谁知道欧洲已经悄然筹备海上风电十年,目前已开发装机容量约300万千瓦。 可以说,这是十年的努力。 英国制定了到2020年7000台海上风电机组的强有力发展计划,美国制定了2030年风电发展路线图。中国风电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动摇了欧美的领先地位 状态。 为了保持自身优势,海上风电必然成为其力争的下一个技术制高点。 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不能停下来,否则我们将再次被抛在后面。 韩军良预测:“2012-2013年应该是海上风电发展快速扩张期,相信未来我们海上风电在全球的份额将超过30%。”

  谈到海上风电的价格,普遍的看法是首轮海上风电中标价格过低(0.6-0.7元/千瓦时),无法盈利。 无需担心这一点。 陆上风电招标刚开始时,电价很低。 国家特许招标第一期0.38元/千瓦时,第二期0.41元/千瓦时,第三期0.42.-0.45元/千瓦时。 第四阶段0.45-0.5元/kWh,最终达到0.51-0.61元/kWh。 因此,本次招标是国家海上电价的开始,不能作为未来海上风电发展的依据。

   谁能更快推出大型机组,谁就能抢占市场制高点,至少目前如此。 国内众多风电整机企业就像一场军备竞赛。 近两年千瓦级风电机组是主流,现在10兆瓦级风电机组已深入研发。 风力涡轮机升级的间隔越来越短。

  国际上的情况如何? 可以看到英国、丹麦等欧洲国家的平均单机功率已经达到了2.5兆瓦。 在中国,平均功率还不到2兆瓦,但应该是1.6兆瓦。 韩军良表示:“中国实现领先世界目标的手段是规模化,规模化是全球风电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顾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历史,规模化生产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技术进步。 以火电机组为例。  20年前,500千瓦火电机组占大多数。 后来又发展到10万千瓦、20万千瓦机组。 大约用了五年时间才达到20万千瓦、30万千瓦。 中间有一个过渡产品。 是33万千瓦。 稳定一段时间后,33万千瓦机组迅速发展到60万千瓦。 从33万千瓦到60万千瓦,用了4年时间。 从60万千瓦发展到100万千瓦,用了3年时间。 因此,规模化生产是工业革命以来每个产品领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我国年钢产量接近7亿吨,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回顾我们20年的钢铁发展,我们的炼钢炉也从20立方米、30立方米发展到50立方米,再到后来宝钢与日本合作的100立方米、200立方米。 宝钢四期以后,我们创造了5500立方米。 世界上最大的立方锅炉。

  韩军良表示:“钢铁行业、火电厂走过了一条非常痛苦的老路,风电已经走不下去了。现在国家也认识到,国务院38号文件明确规定要优先考虑 “发展3.0MW机组技术,鼓励发展3.0以上技术。这是中国在总结以往产业发展经验后得出的结论。”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