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虽然近年来工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钢铁等主要耗能行业的能耗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工业领域进一步节能减排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其次,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这就催生了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行业。 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贸易规则也出现新的发展。 以节能减排、绿色技术壁垒为基础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我国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业首当其冲。 这不仅是由我们的产业结构决定的,也是由行业本身的现状决定的。 也是应对国际产业竞争、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由大向强转变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促进产业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
首先,我们要从战略规划和策略的角度来描述行业。 规划制定过程中,把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二五”的战略发展任务。 这不仅体现在行业的选择和项目的组织上,更体现在项目的组织上。 将这些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政策落实到规划、规划、企业、园区中。
二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 这是关键。 如果说“十一五”时期的重点是国家投资和项目的减排节能,那么“十二五”时期就要逐步走向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 节约和环境友好,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继续。 一是钢铁、有色、建材等领域进一步扩大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同时,新兴产业要按照新标准进行约束,确保高起点、高标准。 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改造现有产能。 三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经济的工业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涉及工业的全过程,不仅是设计、生产、消费,而且是整个回收、整个工业体系、整个产业链。 因此,“十二五”期间,提高能源效率应是核心。 深入推进工业节能,实现工业经济发展。
第四,工业节能减排必须以科技支撑。 我们现在最缺的是技术,经济适用、性价比高的节能技术、环保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这是制约工业节能减排的最大瓶颈。 因此,加快研发投入,加快成熟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示范,用标准手段引领全行业技术进步,是“十二五”期间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任务 。
五是建立健全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产业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的政策机制和法制环境。 这也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 除了进一步落实节约能源法和环境保护法? 除经济生产法等法律规定的政策措施外,还应加强财政政策的支持、税收政策的引导和优惠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企业自动主动节能减排。 在政策引导下,企业也可以积极落实。
此外,还要创新投融资机制。 由于流动性过剩,节能环保又是约束性指标,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资,把国家约束性指标转化为节能减排目标。 市场需求排放,用市场需求带动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