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十二五”重大项目规划已基本完成。 围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目标,抓好部署任务攻关,推动成果产业化。 两项重点任务。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要探索新形势下国家体制的组织形式,有机整合国内相关领域优势资源,实施规模化经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更加突出完善产学研结合新机制,进一步突出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加强重大专项实施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国家投资资金投入产出效率,用好每一分钱。 加快重大专项现有技术的扩散和转移,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预计今年将有更多的技术、产品和示范项目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10项国家重大专项设立课题3100余个。 中央投入超过49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入约1000亿元,聚集近10万名科技人员攻关。 在高端芯片、高端数控机床、宽带移动通信、新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初步显现出“核心引领”作用。
农业发展面临耕地、淡水等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和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病虫害和自然灾害频发、数量下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农业工人; 还面临着“一户”经营、扩大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低下、农业比较效率较低等重大现实矛盾,难以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还面临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土地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等现实困难。 只有科学技术进步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
为保障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挖掘农业生物基因潜力,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集约化、简易化种植和种植业。 大力发展农业防灾减灾技术,将我国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转变为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量。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个具体目标。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 到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
应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务,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这七大产业上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出现了局部突破的案例。 今年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一年。 随着产业资源整合和投资强度加大,七大产业有望全面发力、整体提升,走上集团式跨越。
更重要的是,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是一项长期行动、着眼长远。 这不仅仅是培育替代主导产业的问题,也是经历金融危机冲击后的战略选择。 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向依靠技术创新的型转变。 2011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之战的主角。
基于国情、科技、产业基础,我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正式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新科技 终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2011年将是中国载人航天或空间站年。 按照计划,我国今年将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进行首次航天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 风险高、难度大。 中国航天员正在积极准备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第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到2012年将具备亚太地区的区域服务能力。2011年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顺利实现阶段性目标至关重要。
2010年是中国航天发射高密度的一年。 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于12月成功发射,成为当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压轴之作。 全年共进行航天发射15次,每次成功,表明我国火箭、卫星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发射能力显着增强, 测控技术日趋成熟。 从今年开始,我国航天发射的这种密集状态或将成为常态。 中国能否从航天强国迈向航天强国,将是一个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