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特区内”和“特区外”的城市轨道工程,3号线全长25.709公里,其中高架线长约21.805公里,地下线(含地面线及过渡线) 线)长约3.904公里。 高架段设高架车站15座,半地下车站1座,横岗设有车辆段和综合基地。
普通地铁站台具有平行关系。 管理人员对线路上的各个工位进行垂直管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比较大。 深圳地铁3号线建设之初,引进香港站台管理方式,采用“车站群控”管理方式。 所谓站群控制方式,将地铁3号线沿线16个站台分为轴心站和卫星站两类。 轴站可对辖区内卫星站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 一个轴站和周围的多个卫星站组成一个独立的站群。 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读取轴站信息,即可了解全线具体情况。
在谈到站群控制的意义时,负责深圳地铁3号线自动化集成系统项目的达实智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谭宏业表示,地铁3号线自动化总集成项目指的是 符合香港地铁的运营模式和建设标准。 每条线路设10个站组。 管理人员只需控制10个轴站的情况即可掌握线路高架段的运行情况,操作非常方便。
目前的地铁工程中,各机电系统都是单独设置、独立管理。 地铁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需要管理内部广播系统、门禁系统、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信号系统等多个系统。 他们不断地在各自系统工作站的显示屏前切换。 这项工作是密集且资源密集的。 系统共享、维护、升级困难。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技术开始渗透到轨道交通、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 达实智能在建设地铁3号线时,搭建了综合监控系统软硬件平台,集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门禁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环境及设备于一体 多个自动化系统的信息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及时获取各系统的信息并及时处理。
谭宏业向笔者介绍,当列车进站时,广播系统自动向乘客广播列车信息,显示系统还显示列车的各种信息,为乘客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 同时,如果车站发生火灾险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等多个系统会及时采取行动,快速疏散人群并疏散人群。 将乘客带入安全的环境。 这些措施实现了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使轨道交通向信息化、智能化迈出了一大步。
这些举措在大幅提升地铁运营效率的同时,也赢得了行业专家的好评。 在地铁自动化通用集成系统项目高架段验收阶段,来自上海、深圳、天津等地的专家对达实智能承建的智能地铁3号线项目进行了评审。 专家在评审报告中写道,达实智能开发的软件解决方案功能全面、思路清晰、方案合理; 中心站(站群/轴站/卫星站)概念的应用国内首创; 与无线集群系统连接,实现动态关联,在国内实施的工程项目中尚属首次; 采用远程集中自动控制和批量维护解决方案,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减少了系统的维护时间,降低了成本。 维护工作量将减少……将成为深圳轨道交通行业的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