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发展已逐渐从概念炒作走向务实阶段。 物联网试点推广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据了解,河南、北京、天津、杭州等省市纷纷成立物联网产业联盟; 2010年5月,由中科院、大唐电信等共同发起的全国首个物联网支撑产业基金“物联网产业基金”成立。 福建还表示,将支持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重点物联网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产业应用示范项目,形成海峡两岸物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区 。
中国物联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思伟认为,试点的火爆表明政府对物联网的大力投入,但试点并不代表市场的形成。 要真正实现应用的产业化和商业化,需要时间的验证。 “实现规模产业化大约需要2-3年的时间。” 博斯维表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去年的概念炒作阶段已经过去,物联网相关项目已经启动。今年和明年将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将应用于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准农业和畜牧业等领域。 畜牧业、金融和服务业、国防军事等十大领域重点部署。 经过几年的发展,物联网产业链逐渐完善,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网络到商业应用,相应的企业形成。
“无线互联网、智慧医疗、智能家居三大产业将率先取得突破。” 博斯维说道。 在无线领域,移动支付、LBS服务、微博等都是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在智能电网领域,由于是国家垄断行业,一般企业很难进入,因此很难突破。” 博斯维说道。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刘云杰也对媒体表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要抓住重点,不能一味地抢”。 我们的胡子和眉毛。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RFID产业值得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