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行业着力推进的结构调整

   2023-10-12 工业品商城22
核心提示:专家解读:从中国经济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报告来看,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保持上升势头,景气指数延续上年的反转走势,从年初的100点以下跃升 连续四个季度加速后升至 103。 观点。 排除随机因素后,该指数出现拐点迹象。 基于预警指数已接近“正常”区间上轨的事实,该指数在2011年出现“热点”的可能性不大。 相反,由于2

   专家解读:从中国经济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报告来看,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保持上升势头,景气指数延续上年的反转走势,从年初的100点以下跃升 连续四个季度加速后升至 103。 观点。 排除随机因素后,该指数出现拐点迹象。 基于预警指数已接近“正常”区间上轨的事实,该指数在2011年出现“热点”的可能性不大。 相反,由于2010年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汽车等重量级终端产业的拉动作用减弱。

  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企业投资信心增强,以蓬勃的姿态驱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阴霾。  2010年,我国机械工业经受住了出口市场不利、下游产品需求结构升级、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等外部环境的各种不利影响。 产值再次增长30%,总量突破14万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对国民经济增长发挥带动作用。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25.7%,上半年增长23.4%,增长21.6%。 前三季度以及1月至11月的%。  21%,始终领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个百分点。 装备行业盈利能力改善,利润规模大幅增长。 其中,仅机械工业利润就比上年增长50%,占全国工业利润的20%以上。

  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行业推动的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机械装备行业的发展主题逐渐集中在以汽车、电器、轨道交通、航空等为主导的消费升级市场和以能源结构调整为核心的能源装备市场。 消费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将主导我国。 未来装备制造业发展主流。 以占装备制造业三分之二的机械工业为例,汽车、电气设备、通用机械和基础件四大行业产值约占机械工业的70%。  2010年以来,这些主要行业的增长

  专家解读:从企业对未来的信心和发展潜力看,2010年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逐月加快,从年初的18% 年末增至29%。 这表明机械工业正在快速增长。  2011年及以后还将有更高的新增产能。 上海电气集团已建成包括风电整机及零部件在内的完整风电产业链。 总投资5亿元的超大型风电轴承生产线技改项目一期已竣工,投资2.5亿元;  “新罗轴”正在进行中 “新罗轴项目”计划投资25亿元。 一期工程已竣工并投入运营。 汽车轴承生产线月产量达到设计产能的90%,风电轴承生产线月产量达到设计产能的150%; 太重集团总投资15亿元的大型铸锻件国产化开发项目开工建设。

  总体来看,企业的投资重点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投资占主体。 完善产业链、拓展新市场是新企业和技术改造的重点。

  从市场情况看,2011年,我国将在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同时,继续投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油气基地。 据统计,我国已建立100多个新能源产业基地,规模都非常大。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风电机组生产、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和核电装备市场等方面拥有非常强劲的国内投资和市场需求,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 市场。 也将持续维持,将产生巨大的配套市场需求,重型机械、机床等下游行业将迎来巨大商机。

  目前国内风电、高铁、造船、工程机械等领域也开辟了巨大的装备需求市场,而轴承、齿轮、模具、液气密封等基础件缺乏自主生产能力 已成为弱点。 由于一些基础零部件无法自主生产,许多重要装备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变得更加困难。 重大装备和战略新兴产业装备依赖进口,技术空心化问题亟待解决。

  以轴承为例。 高铁、风电、机床主轴轴承等高端轴承一直是我国轴承行业的致命弱点。 目前,国内时速160公里以上动车组配套的高铁轴承全部仍依赖进口。 因此,业界对洛阳LYC、瓦轴集团、哈尔滨等企业的基础研究突破充满期待。

  国家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件基础研究、制造工艺和检测技术等重大共性课题研究的重视力度,加强支持,创新工作方法,鼓励创新精神,实现 我国的机械基础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发展。 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

  各方面要继续关注《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实施,按照机械基础件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持续提供保障和条件,落实重点任务,实现重点突破。 基础零部件产业围绕配套七大领域。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