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MEMS、RFID、无线通信芯片和软件等。目前物联网的MEMS、RFID等核心芯片基本都是国外产品,物联网 未来物联网将实现互联互通。 如果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那么我们仍然只能在千亿元的物联网市场中竞争。“为别人做嫁衣”意味着大部分利润只能落入别人的口袋,而我们也只能在产业链的最末端挣扎。
我国传感器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 传感器芯片在技术和制造工艺上都比较落后,而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基础。 在MEMS领域,中高端市场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 在RFID方面,我国还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超高频RFID方面。 与此同时,阻碍RFID普及的成本问题仍需解决。 虽然我国在无线芯片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未来与MCU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我国在MCU领域还没有“话语权”。 另外,软件是物联网的灵魂,而中间件则是这个灵魂的核心。 在国内长期“重硬轻软”的环境下,中间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物联网集成项目中,系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网络化。 此外,它还会面临海量数据的处理等问题。 云计算技术已成为物联网的“大脑”。 要占领物联网制高点,软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得到国家层面决策和政策的支持。
目前,我国有很多传感器、传感器网络、RFID研究中心和产业(生产)基地,但没有物联网软件和中间件的研发基地和机构。 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令人担忧。 如果我们的软件不够强大,制定物联网标准绝对是“纸上谈兵”,我们永远没有物联网行业的话语权。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软硬措施并用。 国家加大支持力度,设立相关专项,开展核心芯片研究,重点研发高端传感器、MEMS、RFID、短距离通信终端和芯片,发展传感器与通信一体化 终端、RFID与移动通信综合终端、物联网网关。 等,推动核心技术和产品国产化。 我们还要努力在应用开发组件、操作系统等软件方面取得突破。 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中间件、数据库、M2M信息通信服务等领域,要大力攻关,软硬件结合,共同前进。
一个关键的关键是物联网产业如何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与协作,并最终形成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 两个重点是物联网一方面要注重研发,另一方面要注重示范应用。 这两方面要统筹推进,不可偏废。 三个结合:一是国际合作与支持国内企业成长相结合。 二是谋划引导多方融合。 三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结合起来。 主要有六大支撑。 一是制度。 我国有很多技术非常好,但是要转化为产业还存在很多障碍。 我们需要让系统更加适应物联网行业的发展。 第二是人才。 人才支持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是标准。 努力推动国内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四是法律法规。 物联网涉及到信息安全,这一点非常重要。 五是政策。 制定相应的财税、土地、采购等政策。 第六,资金。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各行业要提高物联网意识,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 由于各行业的应用特点和用户需求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将导致物联网的开发、集成、部署和维护成本高昂,制约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 物联网业务。 因此,各行业也需要实施相关数据模型的标准化。
其次,需要政产学研结合。 物联网下一步发展是打造有代表性、实用性、有价值的示范体系,需要政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推进。 物联网的投资相当大,因此必须有政府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最后,要鼓励核心技术和产品国产化,集中攻关,实现突破。 物联网带动了MEMS、RFID、通信芯片等的发展,但目前核心层芯片基本都是国外产品。 物联网未来将实现互联互通。 如果不掌握底层芯片和核心技术,很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问题。 。 国家应加大支持力度,设立相关专项,开展核心芯片研究,推进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