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分析一下德国的经济形势。 2010年,德国经济复苏远超年初预期。 这一点只要看看我们所熟悉的自动化行业就可以看出。 据悉,2010年11月,纽伦堡SPS展会披露的增长数据显示,贝加莱等中小企业增长了47%,倍福、菲尼克斯等企业均在40%以上,大型企业如 如ABB和西门子的增长率都在20%以上,这是全球销售统计。 据了解,在国内市场,这些欧洲厂商的产品销售情况较好。
这就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自动化产业的民族工业该如何发展? 难道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才能取得进步吗? 我国自动化产业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先来看看西门子推出的这款HMI新产品的针对性。 在机电设备OEM市场,一些中国制造商将南京生产的S7-200 CN PLC作为控制系统的首选。 随着精彩系列操作屏的发布,他们希望为广大设备厂商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强大的小型自动化解决方案使流行设备拥有更加人性化的界面。 由于国内外厂商瞄准同一市场,国内HMI厂商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据权威人士透露,“十二五”期间,自动化学科和行业的科技发展和研究将紧扣“智能制造”的主题。 其重要意义在于,自动化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 只有发挥自身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专长,针对某一行业、某一类行业,才能推动其发展。 这实际上是近年来国际自动化行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 几年前,西门子大胆地将旗下各个部门划分为工业、能源、医疗健康三大板块。 即沿着垂直领域(即围绕行业的服务目标,将相关技术和产品体系整合到上游到下游,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整合和组织)。
自动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工业、农业和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这就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如何让自动化技术更高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或者说自动化产业应该如何组织起来,赢得市场的青睐。 经济和社会。 对发展和市场份额增长的认可和尊重。 本世纪初,德国自动化界做得非常出色。 他们彻底脱离了“关起门来,只考虑自动化行业本身的技术需求和特点来组织自动化行业的生产和分工”的想法。 所以我们看到了西门子大规模的结构调整。 我们也看到很多中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极具活力,更加注重与行业的更紧密结合和有效的服务。 也就是说,他们共同遵循整合原有软硬件产品系列并围绕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指导公司结构调整和生产组织进行开发的理念。
机电设备行业是国内对国际市场出口增长较快的行业。 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发展也依赖于机电装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但我们中低端产品太多,高端产品太少。 重点关注机电设备的智能制造,小型PLC和人机界面,以及两者融合的嵌入式系统,将大有用武之地。 可见,把蛋糕做大并不是什么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往往注重原理、设计、开发,而忽视制造工艺和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这种倾向是阻碍我们批量生产高质量产品的敌人。 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和大量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需要不同的技术和人才。 后者需要适当的工艺设备、质量检验方法和全面质量管理能力。 对于以电子器件为主要原材料的自动化产品来说,控制器件的质量尤为重要。 以价格取胜,可能不会长期受到市场青睐。 显然,以长期、低成本的方式保证自动化产品的质量应该是制胜的法宝之一。
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是市场经济的规律。 仍以HMI产品为例,我国的一些公司基本上可以向市场供应不同尺寸的操作屏,并配备PLC或其他控制器所需的通信接口。 为什么我们没有或缺少嵌入PLC控制逻辑功能的HMI? 基本 I/O 可配置为一个。 可以通过现场总线配置扩展I/O吗? 如果有一个统一的工程软件平台,不仅可以设计过程画面,还可以对PLC控制功能进行配置和编程,那么这样的产品设计可能会受到机电设备OEM制造商的欢迎。 扩大与OEM厂商的合作,根据其要求定制嵌入PLC功能的HMI产品,将以相对较低的技术成本为国内自动化行业带来更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