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初步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以上,工业节能超过6.5亿吨标准煤,支撑工业增长 能源消费年均增长6.98%。 年均增长率为11.57%。 工业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为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贡献。
但从长远来看,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目前,我国消耗了世界46%的钢铁、16%的能源、52%的水泥,却只创造了世界8%左右的GDP。 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对资源环境成本重视不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迫切需要从根本上扭转。
此外,高耗能产业快速增长面临着严峻的资源能源约束。“十一五”前四年,我国钢铁产量年均增长12.4%,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1.5%,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 年均增长17.1%。 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耗占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的近80%。 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带动我国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1996年以来,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70%以上。 相应地,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仅为30%左右。
从未来发展看,按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工业化、城镇化将进一步发展。“十二五”仍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工业产品需求也随之增加。 将继续增加。 我国重化工业比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资源消耗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将进一步加剧。
“工业生产过程中余热余压浪费巨大,能源转换利用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节能和科学用能研究引导薄弱,是目前我国工业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水平普遍较低,单位产品能耗存在较大差距,工业节能降耗仍有巨大空间和潜力 减少。”
周昌毅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节能降耗、减排和污染防治为重点,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整、科技含量高、 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 。 同时,在重点行业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组织建设工业“零”排放示范园区,探索建立经济、清洁、循环、 和低碳。
同时,“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重金属等工业行业为重点,组织编制清洁化推进规划。 生产技术,以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为核心,加快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重点工业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在此过程中,我们将编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推动现有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研究建立生态设计产品标识。 开展制度试点。
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也将建立。 据周昌毅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组织实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实施方案,推动非电力领域二氧化硫排放削减; 组织编制电池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综合方案,加强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防治。 和消费; 加强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推进电子电气产品国家自愿认证,起草制定《电子电气产品污染控制管理规定》。 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以能源、大宗紧缺金属、稀贵金属等重要矿产资源为重点,推动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
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组织实施循环经济技术示范工程,发布重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推广技术目录,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建设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推动循环经济典型典型发展。 模式及产业链建设; 推动工业固废和城市生活垃圾水泥消纳示范技术项目建设。 推动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大型工业装备、机电产品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为重点,推进机电产品再制造,组织实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 建设一批再制造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 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研究制定再制造相关激励政策,推动再制造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在中国得到应用,行业整体装备水平得到提升。 但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先进设备使用率较低,我国仍有15%~20%的技术设备落后。 与世界相比,我国工业企业整体装备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 单位工业产品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较少。 大部分企业产品能耗水平与国际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特别是一些老企业,甚至一些大企业,一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淘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淘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由于节能机电设备价格较高,加上企业经营困难、缺乏改造资金等原因,淘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国家明令淘汰的一些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仍在广泛使用。
为此,我国将专门印发《节能环保装备“十二五”专项规划》,组织研究制定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标准体系,引导有序推进 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 同时,创造良好的市场应用环境,加强供需联系,激发市场需求; 以技术为主线,提出一批需要开发、应用和推广的环保技术装备,编制推荐目录,提高环保装备技术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一批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企业 配套能力强,提供就业岗位多; 有条件的推动产业集聚 一些领域和地区形成了多个区位优势突出、集中度高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
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以振兴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新思路新举措,积极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 他们凭借技术领先地位,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动节能环保技术标准、碳交易、碳关税等贸易壁垒和指南。 从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来看,不少企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占成本的比重较高,有的超过70%。 这对我国广大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