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十一五”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在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国家政策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 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税收政策近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机床工具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其中,税收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使企业利润大幅增加。 政策的大力支持赋予了行业特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较高的安全边际。
数控机床属于金属切削机床制造业。 现代机械制造中加工机械零件的方法有多种:除切削加工外,还有铸造、锻造、焊接、冲压、挤压等。要求较高精度和较细表面粗糙度的零件一般需要进行机械加工。 机床采用切削方法进行最终加工。 金属切削机床是采用切削方法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 中国机械联合会数据显示,2010年,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增长突出,产量同比增长66.71%,增速较上年提高67.17个百分点。 近10年,我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31.93%。 2010年的增长数据意味着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数控机床产量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37.39%,近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9.94%,近1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 已达22.10%。 在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带动下,未来5至10年我国装备工具购置投资增速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水平, 机床工具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国际模具五金塑料工业供应商协会会长罗百辉表示,在需求拉动下,我国数控机床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装备上市公司的高增长有望持续。 2010年,数控机床消费额突破60亿美元,保有量突破10万台。 这说明数控机床已成为机床消费主流,未来我国数控机床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沉阳机床和秦川发展是国内金属切削机床领域的龙头企业。 切削机床市场的繁荣将直接提升其经营业绩。 去年年底,沉阳机床宣布业绩增长超过5倍。
中国机械联合会数据还显示,2010年数控机床需求的快速增长带来了数控系统的巨大需求,全年数控系统设备同比增长一倍多。 数控系统装备行业上市公司有华东数控、昆明机床、发恩数控、南通科技等。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内容涵盖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 将七大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国家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主任冯飞预测,未来十年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
机床工具行业由于技术含量和工艺要求极高,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壁垒较高。 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行业结构都在缓慢变化。 机床属于机械行业,机械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 下游行业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60%左右用于购买机械产品。 设备工具购置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20%左右,并长期保持稳定。 因此,在机床工具行业的下游产业中,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部分用于购置装备制造工具——机床。 通过统计发现,机床工具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快于全社会平均增速。 数控机床的需求来自于下游机械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装备、高铁动车、军工、电子信息、电力装备、船舶、工程机械、模具等高端装备产业崛起,行业产能增加。 快速扩张持续带动数控机床消费快速增长。 罗百辉表示,2011年高端装备自主创新势头将更加强劲,继续拉动机械工业增速15%以上。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化时期。 这是一个超越短期经济波动的因素,近几十年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也一直推动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 与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一样,成为机械工业30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最好诠释。 所谓重化工业化时期,就是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即从以解决短缺为主的开放逐步向建设经济强国转变。 煤炭、汽车、钢铁、房地产、建材、机械、电子、化工等一批重工业为主的行业高增长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创造了机床市场的巨大需求, 尤其是数控机床。 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市场。 数控机床已成为机床消费的主流。 预计2015年数控机床消费仍将超过60亿美元,数控机床数量将超过10万台。 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将是:①平台数字化。 ②高速运行。 ③高精度加工。 ④功能复合。 ⑤ 智能控制。 ⑥伺服驱动高性能控制。 中高端数控机床占比将大幅提升,经济型数控机床占比变化不大,普通非数控机床需求将大幅下降。
根据规划,2015年中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国产化率将达到40%,2020年将提高到60%以上; 高端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国产化率将分别达到10%和20%。 目前,我国国产中档数控机床进口系统占80%,高端数控机床国外系统占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