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 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建成、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向家坝-上海±800 k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的整个成功电气化,标志着我国特高压输电 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处于世界电力传输领域前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2011年将完成淮南(皖南)—上海、西盟—南京、淮南(南京)—上海、蒙西—长沙、靖边—5台特高压交流电的核准工作 连云港等项目,以及浙西溪洛渡、河南哈密等两个特高压直流项目。 针对这一部署,不少地方电力公司相继出台了相关方案。
例如,2011年,山东将开工建设西盟-济南-南京1000kV交流特高压工程,将为山东输送500万千瓦负荷; 特高压被列入《江西省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此外,特高压也为国家电网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智能电网是各类发电能源安全可靠并网的保障。 随着我国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加速发展,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实现“接入”能力。 而且,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特高压输电工程解决了一次电网“坚强”的问题。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明确指出:“智能电网是新一轮电力转型最重要、最核心的技术。没有智能电网,就不可能实现规模化应用。” 清洁可再生能源。我们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技术和制造能力。”
美国电力公司凭借其过硬的技术,近日主动向国家电网伸出了“橄榄枝”。 双方签署协议,将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共同推进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建设。 目前,我国不少地区已将智能电网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未来5年,福建省将投资超过900亿元电网建设,建设1000kV电网与华东主网互联的骨干电网,同时重点发展智能电网; 云南将投资666亿元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广西将投资413亿元建设智能绿色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推动我国发展模式绿色转型的战略支点。 据介绍,到201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中、华东为接收端的三大同步电网, 西北、东北电网作为送端。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
此外,西部能源地区新疆的智能电网规划试点也将逐步启动并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根据《新疆智能电网规划》,2011年当地电网将进一步开展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各环节的智能化和通信信息平台建设。 目前,新疆智能变电站可行性研究设计已完成内部审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已开始试点,输变电设备状态维护已进入验收程序。
电网建设特别是高端电网建设是“十二五”电网投资的核心主题,主要集中在特高压环节。 我国“十二五”规划将投资5000亿建设特高压输电网。 随着全球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和“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以及11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扩建,变压器、电抗器、GIS组合电器等企业纷纷参与特高压变电站项目 以及输变电工程涉及的电缆、绝缘子、杆塔、串补装置将直接受益。
目前,一些输配电设备企业已开始加快特高压设备的研发。 1月17日,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与沉阳变压器研究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特高压装备发展。 作为战略合作的首个成果,双方正式签署特高压交流升压变压器研发项目合同。
据了解,我国决定分三期建设“坚强智能电网”,2009年至2010年试点规划,2011年至2015年大规模建设,2020年基本建成。 我国坚强智能电网标准体系规划 智能电网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个方面的规划。 这也将有利于这些环节的装备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