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减排压力影响,全球多国近年来提出了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因此,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在内的各种可再生能源都能得到快速发展。
与其他能源相比,太阳能最大的优势是来源丰富、覆盖范围广、有利于当地开发利用。 目前的缺点是太阳能在发电成本方面尚不经济。 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是风电的2倍、火电的3倍。 但随着发电成本逐年下降,太阳能的优势将会越来越快地发挥出来。
从全球产业规划来看,光伏产业仍将保持较高增速,产业发展前景乐观。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到2020年各自的光伏发展路线。到2020年,欧洲国家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4亿千瓦,美国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美国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 中国也将达到2000千瓦。 万千瓦,将保持近二十年来的高速增长。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最大光伏需求国德国自2008年一季度以来光伏需求减少,多晶硅价格和硅片及组件价格均从高位回落。 2008年至2018年,多晶硅价格有所下降,从年初的350美元/公斤下降至目前的50-55美元/公斤左右。
受外需影响,国外政府补贴政策也极大影响了光伏发展。 行业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后,西班牙政府大幅削减光伏财政补贴。 随后,德国将光伏并网补贴削减15%。 与此同时,法国能源部还将屋顶太阳能发电收购补贴率降低了24%。 这些都让光伏产业的发展雪上加霜。 市场严重萎缩,导致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部分产品降价幅度超过100%。 库存价格下跌,毛利润迅速压缩。
进入2010年二季度后,受德国市场搭高补贴末班车的影响,光伏市场快速扩张,多晶硅价格再次大幅上涨,极大缓解了光伏企业的经营压力, 光伏产业发展迎来新纪元。 空间。
光伏产业作为近年来增速最高的产业之一,已被列入新兴产业振兴规划,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但行业发展正经历从国家政策补贴到市场竞争的过渡阶段。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政策驱动发展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据全球光伏巨头尚德电力实测,该公司多晶硅组件光电转化率已提升至16.53%,但仍难以降低高额上网电价。 尽管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金太阳工程”等一系列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但随着国外一些国家逐步减少对太阳能发电的补贴,国内光伏发电 行业尤为重要,《上网电价法》颁布时间不长,毛利率低于20%的太阳能企业一直无法突破发展瓶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光伏产业在整个能源产业中占比很小,因此很难对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因此,国家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支持大多停留在试点补贴层面,过度补贴往往超出政府财力的程度。 此外,随着光伏技术的快速进步,光伏发电成本迅速下降,从三年前的4元/千瓦时降至现在的1元/千瓦时左右。 这也促使决策者更愿意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尽量推迟综合补贴的时间。
随着各国光伏补贴逐渐减少,光伏制造的成本压力开始显现。 太阳能也将从由政府补贴驱动的产业转变为由自身独立发展和经济驱动的产业。 现阶段,竞争格局将以规模为主。 特别是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联合制定的《多晶硅产业准入条件》,将大幅提高多晶硅企业在生产规模、能源等方面的门槛。 消耗和资源回收。 提升。 生产规模方面,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要求大于3000吨/年,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要求大于1000吨/年。 还原废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的回收利用率分别不低于98.5%、99%、99%。 受此影响,光伏产业发展将迎来整合浪潮。 一些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的多晶硅产能将被淘汰。 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生产能力将在市场上更加站稳脚跟。 从产业结构来看,可能会向寡头垄断靠拢。
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 太阳能发电通常指太阳能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伏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该技术的关键部件是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片串联后经过封装和保护,形成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组件。 与功率控制器等部件一起构成光伏发电装置。
理论上,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用于任何需要电力的场合,大到航天器到家用电源,大到兆瓦级电站,小到玩具。 光伏电源无处不在。 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太阳能电池(芯片),包括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 其中单晶、多晶电池用得最多,非晶电池用于一些小型系统和计算器辅助电源。 我国国产晶硅电池效率约为10%~13%,国际同类产品效率约为12%~14%。 由一个或多个太阳能电池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称为光伏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