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体现在炼油、化工、钢铁、发电、生物化学、建材、造纸、制药、环保等领域连续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管理。 同时还涉及机床、纺织机械、电梯、橡胶机械、起重机械、工程机械、电子设备制造、风电等装备制造领域的离散生产。
但我国高端装备大部分领域仍未能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 因此,“十二五”规划在发展新兴产业、强化基础支撑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和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方面已经非常明确。
二是产业升级:需要工控产业的支撑。 产业升级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结构调整。 在工业领域,重点是产品结构升级和产品质量升级,这一切都离不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 华创证券认为,装备制造业升级推动工业控制系统发展,工艺升级和节能降耗已成为工业生产趋势。
工控产品将有力支撑装备制造业升级转型,提升装备性能,实现高端发展。 同时,我们在整合产业链、企业重组、流程改造、节能降耗等方面实现企业和行业的价值管理。
第三,劳动力成本上升促使“机器”取代“劳动力”。 国家工业化、城镇化是发展的必然产物,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是必然趋势。 利用机械化、自动化降低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消耗,弥补劳动力成本增加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无论是从当前蔓延的“用工荒”,还是从相关研究报告来看,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正在悄然离我们而去。
日本贸易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亚洲国家和地区平均劳动力成本占产品的4%,而我国为3.5%。 优势已经不明显了。 。 野村证券驻东京研究分析师葛文杰表示:“中国的工厂自动化水平比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有所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仅有助于中国走向自动化,而且还会增加员工的个人福利,这 反过来将推动行业的机械需求。”
四是进口替代加速我国工控产业发展。 华创证券指出,产业管制已接近进口替代突破点。 工控领域长期被国外占据,国内综合份额达20%(极佳的进口替代爆发点)。
如今,“本土化”经常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话语中,也经常出现在政府相关的产业规划中。 一些行业也正在经历进口替代的过程。
目前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在技术、品牌、产品类型等方面仍存在差距,这也是国内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但国产品牌在成本、价格、销售渠道、细分市场开拓、个性化服务等方面仍具有一定优势。 考虑进口替代因素,部分国内产品行业增速可达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