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高端机床的数控系统、智能家电的嵌入式软件,还是汽车、飞机的3D研发软件,我们都可以看到,现代工业产品的智能化和高端在于其“ 软实力。 发展工业软件是我国现代工业和软件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还存在一些短板。 总体来看,国内工业软件的品种还比较少,功能也不是很全面。 国产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推广跟不上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步伐,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制造业的信息化需求。 究其原因,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我国软件产业起步较晚,在高端技术上难以突破。 但笔者认为,技术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工业软件产业化程度不够、商业化不强、“学院派文化”太重。
以国产CAD为例。 过去,我们为CAD的开发努力了很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目前,国外公司在2D CAD方面仍具有优势。 只要降低国外企业产品的价格,就能排挤国内企业。 CAD 拥有大部分市场份额。 目前CAD的主流趋势是三维。 在三维CAD方面,国内差距更大。 为什么我们CAD发展了这么多年却没有高端突破? 笔者认为,我们工业软件的开发过于强调技术,为了技术而注重技术,为了产品而注重产品。 这种“技术学院派”的发展思路忽视了产品的产业化发展,不够贴近用户需求。 即使技术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然没有用户的反应,导致适销性弱,市场占有率低。
我们可以看看国外公司的做法,比如在2D CAD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Autodesk。 设有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所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的产品开发部门。 Autodesk产品非常注重其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新产品的推出或者新技术的融合都不是闭门造车的。 因此,新产品推出后,用户可以“买账”。 当然,产业化经营远不止以上这些。 例如,我们组织工程师选拔活动、相关技术交流论坛和研讨会等,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用户粘性,影响了潜在用户,也让用户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获得了对产品最直接的反馈 操作和通讯。 这种反馈对于公司研发机构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使得我们能够根据问题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产品和技术。
只有走市场化、产品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根据市场需求优化配置资源,才能帮助我国工业软件走向高端。 只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发展,而不仅仅是学术研究,才能孵化出满足企业用户实际需求的软件产品。
要兼顾高、中、低端工业软件的发展。 但发展的难度和重点应该在高端。 我国的一些主要行业,包括航空、航天、汽车、飞机、高铁等设备都是基于工业软件开发的,现在该产品90%以上使用的是国外大型软件。 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使用国外的大型管理软件。 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高端工业软件产品,并在高端工业软件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如果我们在这个市场上没有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就不能被称为工业软件强国。 在高端软件方面,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缺乏原创技术和跨国公司。 在高端工业软件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