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水平的强大动力。 综合国力的提升。加强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李迎新坦言,“两化融合”的核心是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落地。 没有信息化,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只是一句空话! “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意识日益增强,为“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时期。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装备数字化和过程控制自动化水平持续提高,企业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日益优化,大型骨干企业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进入 应用集成阶段。 截至“十一五”末,全国89%的机械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90%以上的钢铁企业应用了采购、财务、销售等系统。 ERP、SCM、CRM等信息系统已在石化、建材等行业得到应用,食品、轻工等行业也得到深化。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引发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发展方式变革。 智能化基础设施、协同创新体系、集约化资源利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工业化新优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推动信息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我国信息化发展正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2011年初,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撰文指出,要运用信息化的创新研发设计方法推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推动信息技术融入研发设计各个环节,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加快构建网络化、协同化的工业研发设计体系。 要推进生产流程智能化、生产设备数字化。 加快分布式控制、制造执行等技术在原材料行业的集成应用推广; 加快装备制造业生产装备数控化、自动化,推广精益生产等先进生产方式; 加快轻工、纺织、医药等行业生产装备数字化转型。
因此,未来我们将大力发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高技术装备,摆脱以能量转换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提高工业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促进工业智能化 产品; 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计算机在工业控制、制造、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为工业组织结构变革提供保障; 发展软件技术,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解决方案、基于网络的增值服务软件等方面,大力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为制造智能化、产品数字化、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服务信息化。
《2011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应用趋势研究报告》,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信息化总投资较2009年增速显着增长。 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医疗卫生信息化总投资将比2010年增长25.5%,国家对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将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主要增长动力 。
卫生部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医疗卫生信息化列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四梁八柱”中的重要支柱。 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保健、医保、药品、金融监管信息化,整合资源, 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逐步实现服务统一、高效、互联。
针对我国现有水泥回转窑生产工艺中原煤消耗高、熟料产能低的问题,冀东发展集团通过采用水泥燃烧智能优化系统,从根本上实现了水泥生产的降耗减排。 水泥产量和质量稳步提高,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信部印发的《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水泥行业要加快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水泥生产信息化水平,提高水泥生产效率。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信息化重点发展五项关键技术和两项信息化推广技术。 五项关键技术包括制造执行系统(MES)、综合集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和物联网。 两项推广技术包括纺织ERP软件和中小企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
根据《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推进服装企业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生产技术,实现服装 到2015年CAD普及率将超过30%,CAM普及率将达到15%以上,RFID普及率将达到20%,3000亿元的纺织企业也将普及物联网。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新要求。
以此为契机,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目前正在掀起新一轮3S发展浪潮。 “农业3S技术”、“精准农业”、“虚拟农业”等成为农业信息化领域新的发展趋势,为农业信息化市场提供了机遇。 这一发展为农村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10年,在产业升级的宏观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浪潮顺应时代而动,重点关注制造业、商业等企业如何通过信息数据的集约化管理,促进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物流企业如何与客户沟通。 信息数据融合推动供应链建设两条主线,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
在此过程中,物联网的兴起引发了物流信息化融合的新周期。 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单点应用将逐渐整合成一个系统,追求整体效果,从而带来物流信息化的效益。 改革,推动物流系统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发展,形成智慧物流体系。
受益于国家经济振兴规划,2010年交通运输行业普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民航投资达到650亿元,铁路投资达到7495亿元,公路投资超过9000亿元,轨道交通投资超过1000亿元。 十亿。 这些有力促进了交通行业整体信息化投入。 2011年,随着交通运输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持续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投资将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化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投资将达到384.6亿元,主要拉动是高铁建设的持续投入。
石油石化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深刻、不可逆转的变化。 我国石油石化市场进一步开放,竞争加剧,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监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国有石油石化企业积极响应。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随着信息化环境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石油石化企业开始全面实施信息化工程,掀起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新高潮。
信息化造成的信息孤岛最终需要通过信息化来解决。 油田企业总结“十一五”信息化经验、规划“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战略时,普遍注意到数据中心建设问题。 油田公司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勘探开发数据中心,这是“十二五”期间油田公司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工程、核心工程和标志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