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60%的光伏电池组件供应欧盟市场。 但随着欧盟市场逐渐饱和,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开始减少上网电价补贴,中国光伏厂商已将市场开拓目光转向美国、加拿大等新兴市场。
2009年初,西班牙将国内太阳能产业补贴规模缩减至50万千瓦; 2010年1月,德国宣布下调光伏上网电价; 法国还宣布将从2006年到2006年降低国内屋顶太阳能电池板购电补贴率,每千瓦时0.55欧元降至0.42欧元。 相比之下,美国则积极释放促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信号,宣布了23亿美元的绿色能源税收优惠政策。
如今,光伏企业搬迁浪潮已经开始,美国无疑成为对企业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美国GT太阳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表示,美国一些州强制要求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而且联邦和各州的采购机制、补贴、税收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好处。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美国太阳能市场预计将保持40%的年增长率。 强劲增长。 据了解,美国10个州正在制定光伏发电补贴政策。
但打开美国市场的大门并不容易。 美国政府此前曾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起“301调查”。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的补贴提高了中国新能源制造商的竞争力,影响了美国当地的就业。
业内人士认为,“301调查”可能会影响国内新能源企业未来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但如果工厂直接设在目标国,则可以避免出口麻烦。 对于有实力的国内企业来说,以直接投资替代单一出口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2月23日举行的2011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上传来消息,中国光伏企业已开始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厂。 原因之一是为了规避贸易纠纷的风险。 另外,由于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95%销往海外,而外国政府出于振兴经济的考虑,纷纷要求中国光伏企业在当地建厂。 为了扩大销量,不少中国光伏组件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投资建设新工厂,成本相对较高。
2010年10月,尚德董事长施正荣宣布投资1000万美元在美国凤凰城建设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 阿特斯阳光电力还于2010年11月宣布将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投资建设一座20万千瓦/年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 光伏组件生产基地; 2011年1月,SV宣布同意以约3300万美元收购U.S. Solar Power 70%的股权; 英利、天合光能等企业也加大了美国市场的开发力度。 2011年公司计划重点增加在美国的出货量。
2月22日,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曲晓华在2011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上表示,阿特斯阳光电力的研发基地和所有生产设施原来都在中国。 我们现在之所以选择在海外建厂,是因为加拿大有一个新能源政策,规定如果我们想在当地建设光伏项目,成本的60%的附加值必须在加拿大获得。
“这意味着,作为光伏产品的销售商,需要在当地投资建厂,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 曲晓华表示,公司已储备近20万千瓦地面电站牌照批文,期待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