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晋东南-河南南阳-湖北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创下了多项世界纪录:额定电压1000kV、额定容量1000MVA单台变压器、额定电压1000kV、额定容量320 全球首次开发MW级高压并联电抗器; 单柱线圈电压达到1000千伏,容量达到334兆伏安,创下世界纪录; 用于分合110千伏、210兆伏特大容量电容器组的开关和110千伏干式并联电抗器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最高水平……
这些记录标志着我国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设备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高兴地说:“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使用的所有设备都没有国外商标,所有设备都是国产的,没有一台整机是从国外进口的。” 说这是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输电线路,国产化率达到了90%……”
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设的世界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具有世界最高的电压等级、输电容量、输电距离和技术水平。 国产化率达到67%。 “未来特高压工程建设中,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国产化,设备国产化率会更高。” 舒印彪说道。
据报道,我国30万千瓦核电站目前已独立; 60万千瓦核电站基本独立; 100万千瓦自主品牌获得国家核安全局设计认可。 其中,二代改进型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核电控制系统、锆管、蒸发器U型管、应急电源等一大批核电关键设备 、核级阀门已实现国产化。 第三代核电站超大型锻件、蒸发器、主管道、安全壳等关键设备也可自主制造。
2010年6月12日,上海电气制造的全球首台国产AP1000主设备三门核电1号机组安全注注箱顺利发运至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电站辅机厂。 有限公司的落成,标志着我国首个第三代核电技术装备国产化实现了零的突破。
专家介绍,核电国产化包括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运营,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 从在建电站国产化程度来看,我国核电设备在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领域的国产化率均达到70%以上。 中投咨询能源行业研究员周秀杰分析,我国目前在第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正在向第三代、第四代核电技术迈进。 我国第三代百万千瓦自主品牌核电技术一旦落地,我国核电国产化和核电技术实力将达到新的高度。
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2006年至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从260万千瓦增加到4182.7万千瓦。 2010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 累计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一。
与此同时,我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但少数关键核心零部件仍需进口:风电变流器是风力发电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们通过整流和逆变的原理来转换不稳定的风能。 将电能转换成满足并网要求的电压、频率、相位的控制装置。 目前,95%的风电变流器依赖进口。 东吴证券分析师黄海芳认为,国产风电变流器的价格比国外产品低1/3左右,可以有效降 低整机成本。 在日益明显的成本压力下,转换器国产化的需求愈加迫切。 较早开始国产化的企业以及与下游整机制造商密切合作的企业将在转炉国产化过程中占据优势:转炉国产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去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表示,快速本土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可行性。 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推动了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当时,他提出了推进光伏生产设备国产化的三项具体措施,包括加快建设国产化设备开发基地、建立多层次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国产设备示范应用等。
如今,一年过去了。 我国光伏设备国产化情况如何?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国在光伏设备国产化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思成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生产的生产设备有单晶炉、铸锭炉、包装线等,而氢化炉、多线切割机、 自动焊接机等设备仍需进口。 但预计未来将逐步实现国产化。
今年年初,我国首台代表国际尖端技术水平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PECVD)在上海理想能源正式下线 装备公司,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王思成表示,这套设备虽然已经研发成功,但目前还没有投入使用。 效果如何,是否有能力替代同类进口设备,还有待观察。 但“我国光伏生产设备将逐步实现国产化,这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