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发电设备行业设备总产量与2009年基本持平,达到1.17亿千瓦。 其中,火电完成8235万千瓦,占比70%,比2009年下降2个百分点; 水电完成1817万千瓦,占比16%,比2009年下降14%; 风电完成1430万千瓦,占总产能的12%,同比增长33%; 核电取得长足发展,完成200万千瓦,同比增长21.2%。
2007年,我国发电设备出口机组499万千瓦(以发电机计,下同); 2008年出口机组1452万千瓦,同比增长291%; 2009年出口机组1648万千瓦,同比增长13%。 出口交货值逐年增长。 2007年,发电设备出口交货值8.7亿美元。 2008年出口交货值18.3亿美元,同比增长95.2%。 2009年出口交货值2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4%。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发电设备出口额占全年产量的15%左右。 在此前召开的“2011年发电设备准备会议”上,记者获悉,2011年我国发电设备出口有望再创新高,预计出口水电机组、火电机组共计88台 2011年,装机容量2222万千瓦(以发电机计算),占发电设备的17%,其中水电机组29台,容量127万千瓦,火电机组50台,容量2095万千瓦。 与此同时,出口机组的单机容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单机20万千瓦、3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出口到出口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 供货方式由单机出口转向成套设备出口。 出口转型。 出口国家也呈现多元化发展,逐渐从传统的东南亚市场延伸至非洲、中东、南美、欧洲等。
“2010年发电设备市场,水电、太阳能光伏市场出现明显复苏迹象,但国内火电设备市场持续疲软,核电市场基本仍处于调整状态, 风电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但竞争日趋激烈,电站服务行业的市场发展也面临很大困难。 东方电气[35.44 2.37%]集团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了2010年发电设备市场。
近年来,我国电站建设步伐逐渐放缓,电力投资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尽管火电在能源供应中仍占据主要地位,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我国能源生产增加了清洁新兴能源比重。 国内火电新开工项目呈现下降趋势,常规火电市场形势严峻。
“现在国内火电招标项目明显减少,可能会影响未来两年行业的发展,新签合同价格也大幅下降。迫切需要加强行业协调, 缓解价格下跌趋势。” 上海电气[8.95 0.90%]电站集团营销部副部长陆建根告诉记者。
同时,由于国内经济环境的波动以及已签合同待审批,企业在手合同执行的不确定性增加,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汇率变化难以预测,海外项目风险加大。 这些因素也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目前,发电设备企业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缓解上述不利因素。 其中,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在降低合同执行风险方面采用的“风险控制评估模型”,使计划生产进度和用户需求更加合理,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 一致肯定。
此外,为缓解常规火电市场下滑的影响,以“三电”集团为主的装备制造企业目前正在考虑将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据悉,“十二五”期间,水电将重点开发金沙江、大渡河等水电基地; 核电将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 风电方面,未来十年将建设7个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相当于建了7座三峡大坝,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江苏等地。
然而,面对迅速升温的清洁能源设备市场,国内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由于核电站建设周期较长,设备供应能力受到一定限制,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核电比重。不少核电站延期的主要原因是 该设备无法制造。”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郝卫平在“2011年发电设备准备工作会议”上表示。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装备制造企业也表达了对于设备延误的困扰。“技术多元化增加了企业技术准备和生产制造的难度。” 哈电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就三代核电而言,由于三代技术AP1000和EPR技术含量高、难度大,企业在满足国外技术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满足 国内监管要求,使得技术转化困难且耗时。
“目前我国核电产品类型较多,涉及的标准有ASME、HAF、TSG、RCC-M、ISO9001等标准。有时一个核电项目需要同时执行多个标准 ,而且技术标准太高,如何更好地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着实让我们装备企业很头疼。” 在“2011年发电设备筹备大会”上,多家装备制造企业呼吁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核电标准体系,并在“十二五”阶段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到大型锻件、配套材料、焊接材料的国产化。
记者在“2011年发电设备准备会议”上获悉,部分主要发电设备制造企业2011年总产量安排略高于2010年实际产量,全行业生产计划预计达到129台 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10%。其中,核电设备制造贡献最大。
在肯定核电调整能源结构作用的同时,王树强也表示,目前我国核电装备制造领域更像是一个“贵族俱乐部”。 产品附加值虽然高,但对制造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 更何况,“未来核电产业不可能每年都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
他鼓励企业进一步设定目标,重点关注不断发展的行业。 “未来水电的发展空间可能比火电更大,而且随着风电、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抽水电设备也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王树强预测。
据此前媒体披露,我国2020年抽水蓄能电站规划装机目标将大幅提升。 原计划5000万千瓦,实际预计增至1亿千瓦。 “从中长期来看,未来10年抽水蓄能电站至少将是目前基数的一倍,这将成为发电设备制造业新的增长点。” 业内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