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深演员辛·康纳利 (Sheen Connery) 制作并主演的 1999 年电影《陷阱》中有一个场景。 进入2000年,年轻漂亮的保险调查员计划利用国际金融舞台银行测试“千禧年”的“Bug”,趁机进入吉隆坡分行,更改电脑程序,转移80亿美元 存入账户。 这场看似有点科幻的盗窃情节,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2010年,竟然是现实版的“网络攻击”。
“震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病毒,它以实际网络武器的形式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 据《纽约时报》报道,计算机安全专家对该软件进行了反编译,发现它不可能是黑客所为,而应该是“国家资助的高层团队研发的巅峰之作”。 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构合作创造了震网病毒。 这意味着病毒或许能够从千里之外袭击国家的安全生命线。
这并非危言耸听。 2010年11月,伊朗因不明原因暂停铀浓缩活动。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后来承认,伊朗有少数离心机遭到震网病毒攻击。 这也意味着酝酿多年的伊朗核计划可能会推迟两年。
据计算机安全公司赛门铁克详细报告,截至去年9月29日,“震网”病毒已感染全球10万台主机。
有传言称,中国部分用户已感染该病毒,但据中国工业报记者对机床行业、重型机械行业等领域企业的调查显示,尚无感染病例。 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数控系统分会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机床数控系统中尚未出现震网病毒病例。
但业内人士对网络病毒的危害感到担忧。 我国机床、重型机械等装备制造领域的数控系统市场很大一部分被国外品牌占领的状况着实令人担忧。
例如,在核电站,所有安全级仪表和控制系统均从国外进口,核心技术一直被少数国外公司垄断。 病毒一旦侵入,后果不堪设想。
从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来看,软件数控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砝码,这直接导致各国越来越重视网络市场的保护。 例如,美国非常重视网络相关科技企业,对于国外品牌进入国内网络领域非常谨慎。 它多次使用贸易保护手段进行阻挠。
又如,印度对中国某电信设备商进入其市场设置各种障碍。 印度在采购类似项目时使用不同的品牌和技术来分散风险。
可见,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引进国外软件产品。 一般来说,使用统一品牌、统一技术可以降低成本,方便技术升级和管理维护。 但在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中,需要把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