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智能电网年均投资预计约为3000亿元。 根据国家电网制定的智能电网规划纲要,智能电网辐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新材料、电力电子元件制造、电池制造、新能源发电、钢铁制造、通信设备、智能家电、 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上下游产业,未来还将衍生更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新产业。
尽管中美智能电网建设方向和驱动力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两国共同应对智能电网技术应用、管理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挑战。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与美国电力公司签署协议。 双方将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共同推进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建设。 据悉,在智能电网方面,双方协议将涵盖电网及其智能化、先进输电系统、先进输电设备、智能电表、微电网、分布式电源等六个方面。 有分析认为,此次中美不仅在能源方面合作,在科技合作方面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对比两国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尽管智能电网一直是奥巴马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因素,其进展受到限制。 在中国,尽管备受争议,国家电网公司牵头的“坚强智能电网”已经经历了两年的试点阶段,今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此前,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10年,智能电网年均投资预计在3000亿元左右。 在业内专家看来,国家电网的投资将带动十倍甚至百倍的资金跟进。 2011年智能电网规划“全面建设阶段”,投资额将接近2万亿元。
同时,科技部863计划将在“十二五”期间投入10.5亿元用于智能电网重大专项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大规模风电并网、电动汽车、高密度分布式电源、太阳能发电、输变电设备等20多个课题。 这也是智能电网研究首次在国家层面开展。
2009年国家电网首次谈智能电网时,国内很多电力设备企业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市场还一无所知。 当时,科技部会同几个相关机构和装备制造企业专门召开了座谈会。 会议甚至就什么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需要什么设备进行了无休止的争论。” 一位业内专家曾对记者表示。
两年后,情况完全不同了。 去年6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发展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在北京发布。
其中,《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发展规划》首次系统提出了包括7个技术领域、28个技术课题、137个关键设备的发展规划。 规划分析了国内外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发展现状,制定了“现有设备”、“在研设备”和“待开发设备”各类型设备的研究内容、目标和计划。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系统提出了包括8个专业分支、26个技术领域、92个标准系列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明确了可以直接采用、需要修订、需要制定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制定的。 技术标准。
“这两个计划出台后,设备企业在智能电网设备的研发上有了方向。”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我国电器设备在智能化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但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首先,大部分关键设备不能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交互化的要求; 其次,智能装备技术标准不统一,互换性差,技术性能有待提高; 第三,一些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如我国数字化变电站二次控制部分的核心设备开关还处于进口阶段。
相关规划发布后,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发展方向逐渐明确。 发电方面,主要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分布式发电及储能技术。 输配电方面,主要有新型输配电设备技术、监测技术、分析技术、控制技术、先进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技术。 在用电量方面,主要有先进的测量技术和家庭自动化技术。
具体到变电站行业,根据国家电网规划,关键设备发展规划分为过程级设备、站控级设备和辅助支撑设备三个领域。 电力变电站方面,主要是智能变电站,分为变压器、互感器、交换机等,目前在这一大类中,电子变压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已研发成功,电力智能化研究 变压器、开关设备等正在进行中。 此外,还有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
近日,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投运110kV四川北川、220kV青岛等7座智能变电站,实现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大突破。 这也是智能变电站核心技术研发、关键设备研制和产品制造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变电站是连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 它们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量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也是实现风能的关键。太阳能等新能源是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撑。 此次投产的智能变电站无疑将大幅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和设备运行可靠性。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计划的实施,变电站将向智能变电站发展,也将带来设备研发的革命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