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透露,去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50亿元,同比增长40.5%,去年同期为165.6%。 “十一五”(2006年)伊始,增长3倍。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邵钦佐曾表示,国产机床仍难以满足我国当前的市场需求。 我国是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占世界机床消费总量的1/4,尤其是高端机床的需求巨大。
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造就了汽车、军工、能源、铁路、轨道交通等相关领域对中高端机床的“饥饿”需求。 然而,这一直是严重依赖德国、日本等国家进口的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的短板。
虽然国家在2009年启动了“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计划实现制造业所需的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的70%~80%。 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等领域将实现国内化,但在邵钦佐看来,这个“重大专项”的科技研究意义较强,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化的需要。
“‘产学研用’的关键是‘用’,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用’字。但现在重大专项的科研目标与我们的产业化脱节,特别是 “高端数控机床的关键零部件,我们投入的精力还不够。”邵钦佐说。
邵钦佐还表示,国家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机床进口的政策也是进口增长的一个原因。 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发布的《进口贴息资金管理办法》,企业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列入目录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将获得贴息政策支持。
邵钦佐坦言,由于高端机床研发出现断层,短期内我国高端机床对进口的依赖仍将持续。 他说:“自己不能制造的机床依赖进口并没有什么错,但如果能制造的就必须进口,就会对我国机床行业产生影响。进口越多, 影响就越大。”
事实上,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中档产品也被“外资制造”包围。 据了解,国产普通机床的参数虽能满足要求,但由于可靠性和精度不足,我国中档机床有相当一部分不得不从韩国等国家进口。
国外占据高端技术和产品出口的制高点。 国际模具、五金塑料工业供应商协会执行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日本、德国等国家限制高端机床出口。 “比如DMG的高端五轴机床就被限制向中国出口,即使是高端技术人员也是如此。 其他地方也有就业限制,他们担心人员流失会伴随着技术外流。”
对于通过并购引进消化国外高端技术的渠道,邵钦佐认为,机床工具行业具有多品种、小批量、技术含量高的特点,不适合大规模并购。
“机床行业就像裤子和衬衫一样,技术的积累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多升级换代的新产品不会一下子冒出来,用不了三五年的时间。” 吴柏林指出。 邵钦佐也认为:“没有自主核心技术,就很难在国际上前进,中国企业必须更加努力地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