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文,不难看出国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高精尖技术的决心和勇气。 紧接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在全文第三章,分六章阐述了未来几年我国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以指导行为 市场主体。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顺应科技进步新趋势,充分发挥我国工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化现代化强国。 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就业能力强的经济。 工业体系。
《纲要》指出,要优化结构,提高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消费品工业, 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纲要》要求制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支持企业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工艺,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鼓励企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信息化转型升级,实施先进质量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至于新兴产业,正如人们的期待一样,《纲要》不遗余力地“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8%左右。
《纲要》强调,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推动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行业。
《纲要》还对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例如,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等。
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