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兰表示,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企业转变生产方式的关键要素之一。 进一步提高企业设备自动化水平,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金。 资源还可以使信息应用与工业生产相得益彰,是实现“两化融合”的重要基础。 船舶工业是为航运工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 它也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 集约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代表,进一步提高我国造船企业的设备自动化水平,不仅可以提高造船企业的建造效率,降低造船生产成本,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可以解决 造船企业的问题。 解决员工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自主研发的造船装备还处于单机自动化阶段。 虽然数控切割机、数控加工机床以及各种自动化焊接设备已经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但在大多数造船企业中,这些自动化设备还未能真正形成体系,并且在实际使用中 目前仍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 对此,徐晓兰建议,造船企业要以基础生产装备自动化改造升级为重点,按照现代造船模式要求优化造船主工艺,抓住造船企业新建和改造的有利时机, 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 我们将共同进一步提高各工序之间的协调性,优先实施专项工程,缩小日韩造船装备自动化水平的差距。 针对装备自动化支持政策相对缺乏的现实,她呼吁国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完善支持政策,切实履行政府管理和指导职能,加强对装备自动化发展的组织协调, 为国产自动化设备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和机遇,积极推动装备自动化技术交流,加强行业内外合作。
此外,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必须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相对有限等问题。 然而,自动化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 企业如果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就很容易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陷阱。 陷入恶性循环。 对此,徐晓兰建议,企业要坚持技术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在引进国外先进装备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重点消化吸收升级和创新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转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体装备自动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