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早已跻身制造业大国行列,但大而不强的矛盾始终困扰着行业的科学发展。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大型石化装备、汽车制造关键装备、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等长期依赖进口。
为尽快扭转“大而不强”的局面,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被列入“国家中型装备” 《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肩负着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所需的高端数控机床的使命 、发电设备等,满足国内各大行业的需求。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共立项268个,安排资金超过90亿元。 超过10,000名研发人员参与其中。 其中,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占82%,中央财政投资占88%。
“在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研发的主体。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北一’以为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关键基础装备为己任。 国民经济,我们的技术改造投入集中在国家需求上。” 北京。 第一机床厂总工程师刘玉岭告诉新华社记者。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认为,近年来,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数控系统相当于数控机床的“大脑”。 “十一五”期间,我公司在数控系统方面开发了多轴、多通道、总线式高端数控装置产品。 武汉华中数控有限公司、沉阳高精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已完成50台套开放式全数字高端数控装置的生产。
“近年来,华中数控开始研发自主创新数控技术,仅2010年取得的技术进步就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 武汉华中数控有限公司陈继红说道。
“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总体组组长卢秉恒院士表示,到“十二五”末,我国将实现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的配套和保障。 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刀具等与主机配套开发,掌握一批主机。数控系统核心技术及关键功能部件。
根据专项规划,到2020年,我国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的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80%左右将立足国内。 高端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整体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