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化深度融合”的时代大趋势下,我国工业软件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随着中国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工业软件也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包括在各个工业领域遇到的技术问题,而这些恰恰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纵观国外的工业软件巨头,都是从工业领域的某个行业的“细心研究”开始,进而成为该行业软件技术的专家。 随后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产品齐全、技术领先、平台优势无可比拟的公司。 工业软件巨头。 因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工业软件的创新土壤。 但培育国内工业软件强企、壮大整个产业,仍需克服诸多瓶颈。
首先要突破高端。 没有高端市场,就没有行业主导地位。 我国工业软件发展近20年,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高端领域的突破还不够。 虽然要兼顾高、中、低端工业软件的开发,但开发的难度和重点应该放在高端。 我国的一些主要产业,包括航空、航天、汽车、飞机、高铁等装备都是基于工业软件开发的。 然而,现在这些产品很多都使用国外的大型软件。 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使用国外的大型管理软件。 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高端工业软件产品,并在高端工业软件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在高端软件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缺乏原创技术和跨国公司。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业界同仁努力的。
二是打造集聚产业力量的平台。 突破高端并不容易,现阶段国内工业软件企业还很薄弱。 因此,只有与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合作,才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可喜的是,去年年底,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力争将联盟打造成国内工业软件产业整合、汇聚力量的平台。 笔者认为,联盟应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纽带,成为工信部在工业软件领域开展一系列工作的重要支撑。 并形成政策和标准研讨平台,让联盟积极发挥产业政策研讨、工业软件领域标准研究、工业软件推广措施的研讨平台作用。 此外,还要建立行业自律平台。 该联盟将构建成为维护工业软件领域行业秩序、加强行业自律的平台。
三是加强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过去,业界更注重技术,走的是学术发展道路。 技术确实很重要,但如果只注重技术和产品,那么研发成果就很难得到市场响应。 发展工业化、市场化至关重要。 工业软件是软装备、软实力。 它是综合经验的积累,是整个企业的最终框架。 只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发展,而不是学术研究、课题研究,才能符合企业的制度和框架。
第四,应用新兴IT技术,与时俱进。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IT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企业生产管理。 可以说,新兴的IT技术正在改变行业各方面的发展模式。 工业软件与工业实践密切相关。 因此,有必要将新兴的IT技术融入到工业软件产品的技术研发中。 事实上,国外巨头已经在“与时俱进”。 例如,Web 2.0是一个大趋势,可以为产品开发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提供交流社区和更宽松的产品开发环境。 因此,当前工业软件中的设计开发软件正呈现出日益强烈的协同化、社会化趋势,这给产品开发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企业能够实现更多的全球化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