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电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2023-11-09 工业品商城32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风电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2010年累计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固定上网电价政策也让开发商赚了不少钱。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风机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整机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被一步步压缩,整个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目前,我国1.5兆瓦风电机组的价格约为3600至3700元/千瓦,是高峰期的一半。”

     近年来,我国风电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2010年累计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固定上网电价政策也让开发商赚了不少钱。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风机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整机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被一步步压缩,整个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目前,我国1.5兆瓦风电机组的价格约为3600至3700元/千瓦,是高峰期的一半。” 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奇表示。

     2008年以来,我国1.5兆瓦风电机组均价以年均22%~23%的速度下降,2010年底均价达到3900元/千瓦。 有消息称,目前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报价最低,其1.5兆瓦机组报价已降至3200元/千瓦。 在申能内蒙古项目招标中,甚至引用了东方汽轮机的2MW机型。 高达3650元/千瓦。

  国电联合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立祥直言,在现行市场价格体系下,风机企业必须依靠规模优势才能避免亏损。  “个别风机供应商的所谓利润往往只考虑设备采购和制造的成本。 但随后的服务和维修工作却被忽视了。”

  明阳风电首席运营官郝一国认为,产能过剩是当前市场不合理竞争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大量投资者涌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 在加快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

  据了解,2010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近2000万千瓦,仅有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汽、明阳、联合动力5家企业产能超过上述产能。 与此同时,丹麦维斯塔斯、西班牙歌美飒、美国GE等国际风电机组制造巨头纷纷在华设立生产基地。 风电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面对席卷全行业的利润危机,作为整机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零部件供应商也陷入了困境。

  重庆科凯前卫风电控制设备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李辉表示:“整机企业的成本压力必然会转嫁给零部件供应商,而上游零部件企业,如电子器件市场 采购价格基本透明、稳定,所以我们承受的价格下行压力最大。”

国内第一梯队变流器企业之一的另一位负责人也坦言,虽然2011年该公司订单大幅增长,但利润率却在下降,目前只能靠数量来支撑。 最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也会影响公司未来的研发投入。

  不容乐观的是,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价格竞争将持续存在,未来三年可能是风电设备行业洗牌的阶段。

  除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之外,开发商和并网侧的政策变化也加剧了风电设备行业洗牌的预期。

  近日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规范风电项目审批制度的管理办法。 该办法首次提出,地方政府在批准装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前,必须取得国家能源局的回函,否则不予批准。

  龙源电力集团总工程师杨晓生表示,为了制定该办法,他参加了多次讨论会。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风电设备企业产能较高。 一旦项目审批速度放缓,可能会加剧经营活动支出过多、现金流不足的经营风险。

  与政策对开发商的影响相比,即将出台的新的并网国家标准将为风机制造企业带来更加明显的成本压力。

   据悉,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龙源电力集团起草、国家电监会牵头的《风电并网技术国家标准》已报送国家电监会。 与国家电网公司现行《风电场并网技术规定》相比,新标准增加了风电机组并网技术要求,如动态无功/有功补偿技术 和低电压穿越技术。

  “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了,但从成本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孙立祥表示,根据新国标的要求,每更换一个部件,整机都需要重新测试。 认证。 这大大增加了公司的技术准备和制造成本。  “比如每个零部件采购对应3个供应商,一台整机有5个关键零部件,这样就可以排列出同系列的几十种型号。”

  孙立祥还举了低压穿越测试的例子,“全功率测试对风况的依赖性很大,可能等不了很多天。而且目前有测试的机组很少。”  “我们国家的资质,无法满足80人以上企业的检测需求。如果强制检测,势必会增加企业批量生产的时间成本。” 这对于众多挣扎在盈利边缘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来说,无疑会雪上加霜。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