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竞争中获胜? 大多数风电设备制造商采取“薄利多销”、“强化管理”等经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2011年,金风科技提出“瞄准成本领先,差异化竞争”的口号。“成本领先包括技术创新和设计优化;通过投资合作进入核心领域制造;与合作伙伴结成战略联盟,最大限度地控制和优化成本。差异化竞争意味着以客户价值和需求为导向,从设计开始, 采购、生产、安装、销售、服务的差异形成市场优势。” 岳志宏解释道。
据记者了解,金风科技是首家将1.5兆瓦风电机组报价降至4000元/瓦以下的企业。 其驱动力在于良好的成本控制——3000套的规模效应大大稀释了成本,而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又放大了这种效应; 其次,零部件国产化比例不断提高,这也直接降低了单机成本。 目前,金风科技变流器和变桨系统的国产化率已达到40%,预计2011年将提高到70%,甚至100%。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明阳风电在成本控制领域有着先天的优势和灵活性,它选择将供应链建设作为最重要的突破点。
“我们面临的最大考验是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产品体系不完整,未能有效整合产业链中的产品技术研发。” 郝义国表示,为应对成本挑战、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明阳风电在2011年制定了“333工程”——运营商、整机企业和企业之间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等一系列举措。 零部件供应商实现三方共赢,以及“122”供应链战略平台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为了配合整机制造商有效开发和优化,优质零部件企业更愿意通过技术研发来缓解成本压力。“我预计价格不会再上涨,但我一定会尽力满足整机企业的需求。” 李辉表示,“我们在坚持专注产品质量控制的同时,将加大开发力度,丰富产品功能,比如增加状态维护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故障预测与诊断等功能。此外,企业战略 重点已从产品销售转向服务。”
但企业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降低空间毕竟有限。 因此,抱团取暖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本次展会上,刘奇建议风机制造商组建产业联盟,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 郝一国呼吁整机企业守住3600元/千瓦的底线,合力改变目前的利润分配公式,推动整个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变为价值竞争。
但孙立祥对此并不乐观:“产业联盟的可能性不大。出于生存的需要,单一风机制造商会破坏市场价格联盟。我们不会主导降价,但必要时我们仍然会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