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工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全厂管理的职能仍然是通过文件和手工系统来执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通常掌握着工厂生产效率的关键。 在大多数操作中,手动系统和经验丰富的操作员的判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市场所需的产品品种和数量经常发生变化,依靠体力劳动和经验来调整生产显然效率低下、反应缓慢、缺乏竞争力。
而且手动系统不可能适应产品、流程、技术和用户需求的加速变化。 由于生产作业变化如此之快,MES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在几分钟甚至几秒内做出响应,而仅靠人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因此,利用MES替代人工和文件系统,解决管理与生产控制之间的鸿沟势在必行。
传统的数据流和控制流中管理层和控制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业务管理系统与车间自动化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壁垒。 生产调度和调度过于依赖经验。 该方案的可行性和适应性较差。 生产执行过程不透明。 管理层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生产信息。 我们需要把手工系统变成MES系统,集成各种生产数据,通过人员的干预来运行。 即需要从原来的人工环境转变为由人员管理、管控一体化的综合系统。 层以实现顺畅的通信。
MES 是实现成本、质量、响应和灵活性全面平衡的途径。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经济中,企业要占据“最有价值”的地位,必须具备最好的质量、最好的客户服务、最低的制造成本、快速的响应和灵活性等特点。 要达到这一水平,必须在正确的时间提供正确的信息,以便做出最佳决策。 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公共数据库,同时各部门拥有将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的工具。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只有MES才能真正为企业提供这些功能。 根据MES全球协会的定义,MES有12个标准功能模块,包括数据采集、质量管理、过程管理、维护管理、劳动力管理、文档管理、绩效分析、生产单元调度、产品跟踪、资源配置和状态 ,以及运营计划。 准备调度等,MES的商业价值在于,在生产前期,可以通过优化生产调度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时间。 在生产执行过程中,在任务分配、数据收集、生产跟踪、质量控制、资源管理等方面都能实现高效率。有了强大的执行力和质量保证,也能发现问题、总结原因、持续改进 在生产后期阶段进行,包括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
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制造能力,许多企业开始实施MES系统。 然而,令很多企业困惑的是,MES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巨大的投入也无法带来相应的回报。 究其原因,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过程控制部技术顾问屠飞分析道:“对于中国用户来说,MES应用存在几个难点。一是对MES项目的理解和定位。 不准确、不明确。例如,很多用户简单地将MES等同于“数据采集、数据展示”,并不了解MES技术的真正用途;其次,现有的用户管理系统存在局限性,先进、成熟的MES系统往往集成 行业内一些科学的生产管理理念,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MES的实施是用户生产管理系统的某种程度的改变,有时,企业由于体制的限制,不愿意接受这种管理理念的改变。 时有阻力。三是MES建设未能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经常出现重复建设。
浙江中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MES事业部行业经理徐毅基于多年的应用实施经验,为用户开出了一剂良方:“首先,企业MES建设是一个管理转型项目,而不是管理转型项目。” 只是一个技术主导的项目。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商业模式的重塑和管理。 因此,“统一思想”至关重要; 其次,企业在选择MES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明确MES的应用。 目的、目标和需求不应该很大和很全面; 三要坚持“统筹规划、效益优先、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企业建模与优化技术等实施,确保开放性 和系统的可扩展性。 第四,考虑与公司现有管理系统的沟通和整合问题,避免出现更大或更多的“信息孤岛”,提高公司内部的信息共享水平。 为战略、管理、业务运营提供支持,提高企业生产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 第五,MES系统建设必须以“工厂模式”为基础,以物料移动和跟踪的全过程为主线,全面、全寿命的设备。 以循环管理为中心,以安全、优化生产为目标进行设计和实施,确保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