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发现,国内多家大型企业都带来了最新研发的数控机床。 不过,虽然场面看似繁华,但不少参展商告诉记者,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近年来发展极其迅速。 虽然在生产技术和工艺上已经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高精度数控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来展会的数控机床在技术上只能达到日本、德国一些高端品牌五年前的水平。” 宜昌长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文直言。 “也就是说,我们产品的‘身体’和别人一样强壮,但‘头脑’却不如别人聪明。”
确实,我国虽然是世界机床生产和消费大国,但高端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 目前,全球数控机床生产国集中度较高,呈现美国、日本、德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机电设备维修改造技术协会秘书长韦连成向记者讲述了事情的始末。 数控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尽管国家多次投入资金鼓励企业发展数控技术,但目前企业集中度很低,难以见效。 “全国参与数控技术研发的企业很多,但国家资金支持不足,企业要想做精做强,就必须注重研发。” 卫连城说道。
根据发展目标,未来五年,我国将向机床强国迈进,产业结构显着改善。 国产机床80%的品种可以满足国内工程项目的需要,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0%以上。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机床强国计划,首先要打破发达国家数控机床的垄断。” 银河证券分析师鞠林也持同样观点。
他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控机床产品还存在不少不足,如品种相对较少; 由于开发和交付周期长,企业生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国产数控机床的性能水平与国外公司的产品存在一定差距,竞争力不强; 软件开发投入不足,尚未实现系列化、商品化,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等。“我们生产的数控机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如果将有限的资金分散到各个企业 ,会减慢行业研发的水平和速度。” 鞠琳说道。
因此,魏连成建议,要慎重选择几家具有研发能力的大型机床企业,并将资金投入到这些企业中。 只有依靠骨干企业带动整个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才能打破目前机床行业的尴尬局面。
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规划将高端数控机床列为未来发展重点。 从行业角度来看,这也给中小企业一个预警:只有改变自身发展方式,才能在机床市场立足。
如突破典型行业关键工艺、解决用户应用中的突出问题等。 通过改进和完善设计、增加功能附件,扩大加工技术范围,进一步提高复合加工性能,提高机床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各项精度指标,并在国内推广示范应用。 用户所在行业的其他单位。 “只有在某个领域做专、做精,我们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否则只会面临淘汰。”魏连成说。
鞠林指出,事实上,近十年来,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启动了高端数控机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大型飞机等专项发展计划,取得了诸多成果。
未来五年,我国将处于制造装备升级的关键时期。 大型、重型、大型、高精度等中高端数控机床产品将产生巨大需求。 由于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单元、附加值比普通机床高出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预计这些产品的持续增长将成为机床工具行业的主要驱动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高端数控机床的发展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国家将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数控机床,在重大工程中支持国产数控机床。 机床方面,取消进口优惠政策等措施,提高国产机床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