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连忠看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大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雄厚,社会稳定,特别是GDP总量已超过日本和 居世界第二位。
其次,我国拥有1万亿美元国债和3万亿外汇储备,为我国扩大国际交往提供了有效手段,有实力购买国外先进技术。
第三,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装备制造业高端突破仍有很大空间和潜力。
第四,我国在世界上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影。 此外,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迄今为止,我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比如神舟系列航天飞行、探月工程取得成功,我国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高铁里程……
但同时,我国制造业也存在诸多不足。 例如,发动机、高端数控系统、里程超过200公里的高速列车专用轴承和齿轮、大型机械的液压系统、高端数控加工设备的智能测控系统等仍然需要 依赖进口。
“这说明我国自主研发水平还有待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数量还会增加。” 李连忠表示,为此,装备制造业需要在加大研发力度的基础上,加快新产品的推出。
李连忠表示,装备制造业推出新产品需要多管齐下,首先要加大研发投入。 从企业层面看,研发投入不超过销售收入5%的企业不具有竞争力。 据统计,我国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
此外,国家还必须加大研发投入。 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必须达到2.5%以上。 从全球来看,美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3.2%,而我国的研发投入仅占GDP的1.76%。
其次,为了保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否可以制定一项政策,优先购买国产产品,就像美国的《优先购买纳税人产品法案》,优先购买国产产品 国内装备制造业生产的第一件、第一台、第一台。 对组装设备企业给予税收、金融优惠政策,鼓励使用国产产品并建立跟踪档案。
其次,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必须与资本市场相结合。 美国支持IBM、微软、苹果等公司发展的例子表明,成熟的资本市场可以通过保险、债券等金融产品汇集社会资金,共同支持相关企业的技术研发甚至上市融资。 此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设立产业基金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最后,在提高研发人员素质的同时,培养一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数据显示,我国机械制造业每100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仅占2.8%,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5%。 此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一批像钱学森这样的领军人物和世界级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