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棉纺织企业面临的用工问题日益突出。“用工荒”常态化、扩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也让利润微薄的棉纺织企业难以承受。 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理事会暨第二届中韩棉纺织大会期间,如何应对用工压力成为企业领导人最关注的话题。
正如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指出:“用工荒”体现了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棉纺织企业微利生存现状亟待通过调整升级来改变。 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劳动力短缺压力逐渐成为常态,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从长远来看,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 要解决用工问题,加强技术改造,采用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逐步摆脱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努力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使我们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用工难问题。 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从设备改造、管理提升、人员素质提升等多方面入手。
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华冠雄认为,当前企业用工成本明显上升,用工荒也比较紧张。 在此形势下,棉纺织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挖掘自身潜力,减少员工数量。 为了减少就业,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华冠雄提出了五点主要措施。 首先是采用先进设备,有效减少劳动力,加快设备升级。 他认为,过去企业在设备升级改造时可能只注重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但现在也必须注重提高设备的使用水平。
事实上,不少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缓解劳动力压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湖北地区,季化3542、银河纺织等优势企业就业形势良好。 武汉江南实业公司利用入园契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安装了新型6万锭长车,配备自动落纱和自动络筒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部分缓解了这一问题。 劳动力短缺的压力。 棉纺设备中,清梳联机组、集体落纱细纱机、自动络筒机、粗细机组、精络筒机组可显着节省劳动力。
环锭细纱机是棉纺生产过程中产量大、用途广的设备。 也是纺织企业劳动力多、劳动强度高问题的焦点。 配备集体落纱的长纺车是棉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纺织企业大多采用人工落纱,每个落纱器每天都承担着繁重的插拔工作量。 使用长纺机进行集体落纱,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落纱劳动力,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强度。 因此,近年来,国内棉纺企业使用长纺机的比例逐渐上升。 山东三阳纺织公司于2007年引进了174台欧瑞康青泽360纺纱机。目前,该公司纺机车间每万锭的员工数仅为28人,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使用自动绕线机减少人工的效果也是非常显着的。 据介绍,以1万锭的机器为例,使用普通绕线机需要5台机器,每台机器4名工人,三班制需要60名工人。 但使用自动络筒机后,万锭机器可减少到3台,每台设备只需要一名操作人员,每万锭工人数为9至10人,每万锭节省工人50人以上, 有效缓解当前纺织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棉纺织企业也可以通过工艺改进减少劳动力用工。 随着装备水平的提高,企业可以根据生产实际,对工艺进行大幅度改进,采用大卷、大牵伸、大桶、高定重等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
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棉纺织企业用工水平差异较大。 有的企业每万锭从业人员超过150人,有的甚至达到180人,而先进企业每万锭从业人员不足30人。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既有设备水平等硬件因素,也与企业管理水平、员工素质等软件密切相关。 提高员工素质和基础管理水平,优化组织结构,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