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数字城市”,人们可能并不熟悉。 王家耀表示,事实上,“数字城市”现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城市通信网络、电子政务和各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平台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城市。
“数字城市”建设是开始,但不是结束。 目前,我国“数字城市”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信息获取方式自动化程度低、缺乏动态更新。 二是信息资源整合滞后,整合共享困难。
“‘数字城市’是一个多学科、多行业、多系统集成的庞大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符合要求和标准的系统。除了标准问题,技术的限制也使得 “资源共享困难。”王家耀表示,目前国内空间基准不一致、数据语义不一致、多尺度数据不一致等,导致决策者决策困难。 例如,地震发生时,各部门上报的数据不同,给决策部门带来很大困难。 此外,观念的差异以及部门之间因利益而产生的隔阂也极大地阻碍了信息的共享。
数据有很多,但不能利用或利用好,这也是当前“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问题。 王家耀以现在城市各个角落随处可见的监控摄像头为例。 “比如,广州大约有60万个摄像头和识别设备,这些摄像头不断地获取数据。数据量很大,但没有处理好,所以数据是可用的,但不能很好地利用。现在的网络带宽 有限,人们的查询手段相对落后,到目前为止,信息检索率还不到40%,导致很多信息我们找不到。”
为了解决“数字城市”的问题,“智慧城市”将会出现。 王家耀进一步解释,“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变得更加智慧。 通过互联网,将植入城市物体的无处不在的智能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实体城市的全面感知。 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在线“数字城市”。 “与物联网融合,发布指令,对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多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能决策支持。”
王家耀进一步向观众描述了“智慧城市”的前景:不仅可以在食物上安装传感器来监测食物,还可以在人身上安装不同的传感器来监测人们的健康参数并实时传输到计算机 。 相关医疗保健中心; 部署在大街小巷的监控摄像头,可实现图像灵敏度智能分析,并与110、119、112等进行交互,实现探头之间、探头与人之间、探头与报警系统之间的通信。 联动构建和谐安全的城市人居环境; 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各种消费电子产品、通讯产品、信息家电、智能家居等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互联方式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种电子产品之间的“互联”...
王家耀表示,“智慧城市”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数字医疗、公共安全等,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地球上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清楚地了解,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等,所以我们希望让城市变得更加智慧,这样我们就可以预测地球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这样我们就能及早预防,尽可能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