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敬明日前表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下游行业包括航空、航天、造船、电力、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铁 “十二五”期间国防军工等领域。 甚至在较长时期内,都会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结构调整,这将为机床工具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汽车(含零部件)行业一直是机床的最大用户行业。 “十一五”期间,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速超过20%。 2010年,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32.44%和32.37%。 “十二五”期间,受能源、环境、交通等因素制约以及高基数减速效应,汽车产销量增速较“十一五”有所放缓 -年度计划”期间。 但从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2010年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48辆,世界平均为140辆)和人均GDP的增长情况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二三线市场和农村 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据悉,汽车工业“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汽车产量规划为2500万辆。 汽车工业协会会长董扬预计产量将达到3000万辆。 2015年各主流车企产能规划合计超过3000万辆。 这无疑为机床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因此,2011年是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退出的初期(年初取消了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 另外,一些大城市限制客车保有量的增长,势必会对人们的购车心理产生影响。 因此,预计今年车市将降温,但产销保持不低于10%的增速仍有可能。
汽车工业所要求的机床首先应该是高效和高可靠的,具有足够的精度和精度稳定性,同时还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因此,不仅需要大量的通用数控机床,还需要大量的数控和非数控专用机床(如组合机床等)。
我国铁路建设和改造以高速、提速、重载为主,已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0年起的五年内,每年将保持7000亿元左右的大规模投资,从而给机床工具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同时,到2015年,我国将在22个城市建设79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投资8820亿元,这也将为机床工具产品提供市场。
轨道交通行业对机床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一是机车(电力机车和电传动内燃机车)和车辆制造。 二是轮轴制造机械以及轨道加工和高铁轨枕加工的日常维护。 上述加工制造急需通用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如加工中心、数控立式车床等,还需要专用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如轨道板磨床、车轴磨床等。 还需要压力机和折弯机等工具。 显而易见,轨道交通行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机床市场非常重要的新兴客户群。
2010年,我国船舶工业生产形势较好(1-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56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5.4%;新接船舶订单量63.98艘) 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的2.8倍),而目前中国手头船舶订单数量依然充足(截至去年11月底为19936万载重吨),所以中国造船的生产情况 2011年行业仍将相对向好。但国际造船市场复苏基础薄弱,船舶价格下降趋势明显,我国船舶产能结构不平衡(低端普通船型产能过剩,高端船型产能过剩)。 终端产能不足)。 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的背景下,2011年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不容忽视。
作为机床的重要客户,船舶配套设备(中低速柴油机、曲轴、螺旋桨、甲板机械等)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许多新产品。 并扩大了项目。 但这些项目的资金已基本到位,关键加工设备的重型(含超重型)机床订单已基本完成。 显然,2011年船舶配套设备行业重型机床订单将大幅减少,而其他类型机床仍将有新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