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也处于新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十二五”机械工业总体规划指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聚焦高端”、“强基础”的有力保障,也是机械工业发展的重要出路 转变发展模式。 “两化融合”不仅仅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机械产品中,加快机械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传统机械产品功能和可靠性的提升:也不仅仅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机械产品中。 科技助力机械企业发展。 在经营管理上,实现信息化管理、网络化营销和服务,显着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可以通过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全行业新发展理念的输入。推动工业从过度依赖资源消耗转向更多依赖技术进步和人员素质提高,加快转向新型工业化发展轨道。
不过,王先雷认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技术层面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而不是与经济体系的融合,而工业化、信息化、金融化的“三化融合”是推动世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对比欧美国家的发展实践,我们发现,从‘两个现代化’向‘三化’转变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功。”
“金融化不仅意味着股票上市、研发投入,更是工业化、信息化、金融化的深度融合。” 王先雷表示,以我国装备制造业首台(套)的应用和研发为例,如果再加上金融化,它的风险和困难以及工业化的速度都会进入一个新的局面。
可以说,除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没有金融化的推动,就没有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
王先雷认为,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源泉,技术创新、发展方法创新、制度创新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的三大要素。 其中,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轨道; 摆脱能源、环境约束,必须创新发展方式。
“只有工业化、信息化、金融化融合,才能有效化解创新风险,而创新的目的就是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自主权。” 王先雷说道。
“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研发投入占GDP的1.35%,实际接近1.5; “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研发投入将增至2%至2.5%; 如果按照去年40万亿元GDP总量计算,未来五年我国政府研发投入将达到45万至50万亿元,平均每年政府研发投入8万至10万亿元,从而 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环境。 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