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早在2000年就在国外率先引进“合同能源管理(EMC)”,目前已成立数十家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节能服务企业名单中,已有6家企业入围。 登记名单。 无论是市场还是政策环境,“十二五”期间宁波节能服务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零投资、零风险、利益共享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宁波已经形成。
2011年5月10日,家住宁波江东区绿园社区的李先生路过车库时,感觉车库很亮。 原来,社区物业服务中心与当地节能服务公司“海富电器”联合对社区车库进行节能改造,将420盏普通荧光灯全部更换为高科技“纳米灯”。
“现在的光照比以前强了三倍,而且可以节省50%的能源。” 物业服务中心经理顾凌刚告诉记者,节能灯改造已于4月底完成,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这是用能企业与专业节能公司联合推出的一种新型节能管理模式。 节能改造的投资和建设全部由海富电气完成,物业管理公司不支付一分钱。 五年合同期内,双方将按协商比例分享节省的电费。 5年后,所有安装的设备和节省的资金将归绿城物业所有,海富电气将不再参与分享。
北仑翔宁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平阳表示:“自从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后,节能改造对我们公司来说不再是负担。” 自2010年11月起,公司委托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节能改造。 半年节省电费约3万元。
“按照国家政策,我们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每节约一吨标准煤,奖励300元,其中国家奖励240元,地方奖励60元。” 宁晋节能公司总经理李永利表示,公司去年获得了宁波市财政部门的奖励,今年将努力争取获得财政部的奖励。
宁波节能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志丁认为,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组织提供的不仅仅是某种产品或技术,而是一系列的节能“服务”。 通过合同能源管理,一些企业和单位可以“不花一分钱,实现节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节能推广企业“也获得投资回报”,一石二鸟,实现了“ 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