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最新《物联网白皮书》中表示,标准化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主要瓶颈。 同时,由于物联网起步较晚,整体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表示,我国现在至少在十个领域有物联网相关应用,但目前的应用还远未达到规模化阶段,核心传感器和 传感器网络技术还不够成熟,包括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多技术需要突破)、M2M(机器对机器通信)和计算。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于晓辉表示,“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领域核心芯片、基础系统、架构对国外的依赖更加突出” ”。 据他介绍,我国传感器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至少有几年。 高端传感器基本依赖进口,智能电网核心芯片几乎全部是国外产品,智能处理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由发达国家主导。 我国一直缺乏能够实现硬件、软件、网络、平台、应用和业务流程端到端大系统集成的企业。 这种矛盾在重要行业和智慧城市的高端物联网应用中将更加尖锐。 此外,我国物联网相关企业整体能力较弱。 例如,95%的传感器、90%的仪器仪表企业都是中小企业。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相关专家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投资和发展物联网应用十大重点领域,即智能电网 、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
根据多家权威机构预测,《经济参考报》记者预计,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 年,发展速度将超过电脑、互联网、手机。 个别市场,例如通信。 专家预计,到2015年,将建成50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和5至10个示范城市,形成核心技术2000亿元的产业规模,其中传感器100亿元,系统和测试700亿元 、芯片700亿元,中间件及集成模块及设备产业规模600亿元,工程实施、服务开发体系和运维600亿元。
据了解,2009年至2020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将分三个阶段发展,从初步规划试点阶段到“十二五”期间全面建设阶段、“十三五”期间 “五年计划”期间。 领导改进阶段。 另据了解,目前智能交通市场规模每年增长至1000亿元以上。 专家透露,“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交通运输管理规模将达到400亿元。智能交通和智能物流主要应用于车辆信息通信、车队管理、商品货物监控、交互式汽车导航、车辆跟踪和管理等。 重点推动以物联网为特征的智慧物流产业发展,2013年至2015年逐步形成物流信息化体系。2015年,形成与国家现代物流相适应、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 体系初步建立。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全球物联网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应用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不宜 高估了短期和直接的经济效益。” 他表示,当前当务之急是加快物联网标准顶层设计,确定物联网标准体系和标准制定的优先顺序,统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提前谋划,做好安全标准顶层设计,确保安全和发展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