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形成基本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与国外差距较小。 传感器、RFID等传感器终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综合服务与国外相当。 差距是比较大的。 尽管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和综合服务等产业已达到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敏感元件和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已形成RFID低频、高频完整产业链以及以北京、上海、广东为重点的空间布局。 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85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连续多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 2009年产值突破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其中小型企业占90%。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目前,M2M终端数量已突破1000万台,年均增长率超过80%。 应用领域涵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未来几年将持续快速发展,预计 “十二五”期间将突破1亿。 三大电信公司正在积极准备资源配置,加紧M2M管理平台建设,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推动M2M业务发展。 国内通信模块厂商相对成熟,正在凭借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拓展。 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和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良好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与环境传感技术、传感器与通信一体化终端、RFID与通信一体化终端、互联网等方面完善服务 物联网网关。 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领域,虽然并非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以纳入物联网产业范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 物联网的应用也将极大推动云计算服务的发展。 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SaaS已达到一定规模,但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尚未推出。 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基础设施(IDC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撑、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核心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在云安全方面,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随着物联网应用规模的推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并将在未来几年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在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处理和数据服务领域,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数据库和商业智能。 我国数据库产业十分薄弱,仅有三四家知名企业,仅占国内市场的10%左右。 我国在商业智能(BI)领域的技术虽然比较落后,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国内BI厂商有近500家,但高端市场仍被国际厂商垄断。 总体而言,我国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数据库产品、BI产品和软件企业较少。 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线齐全、软硬件结合、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产业领域,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产业尚未形成整体。 现有的物联网应用多为各行业或企业内部服务,尚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 外在化的物联网应用尚未形成。 互联网应用服务行业仍需要长期的市场培育,需要突破成本、安全、行业壁垒等一系列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