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指出,物联网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全球物联网应用主要体现在RFID、传感器、M2M等应用项目上。 其中大多数是实验性或小规模部署。 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覆盖全国或区域。 大规模应用很少见。
目前,全球物联网应用大多是特定行业或企业的闭环应用。 信息管理和互联仅限于相对有限的行业或企业。 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互通问题,没有形成真正的物联网互联。 这些闭环应用都有自己的协议、标准和平台,自成一体,难以兼容,信息也难以共享。
物联网应用规模逐渐扩大,点对点的情况逐渐出现: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仍然以点的形式出现。 从全球范围来看,覆盖面更大、影响更广的物联网应用案例还非常有限。 但随着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的大力推动,通过点对点、行业化应用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局面逐渐显现。
白皮书指出,发达国家在物联网应用方面普遍领先。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应用深度、广度和智能化水平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白皮书指出,我国物联网应用总体处于发展初期,多个领域积极探索和试点物联网应用。 但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目前,我国已启动一系列试点示范项目,在电网、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准农业、畜牧业等领域取得初步进展。 畜牧业、金融服务、公安等领域。
在工业领域,物联网可以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优化、设备监控管理、能源消耗控制等各个方面。 目前在钢铁、石化、汽车制造行业有一定的应用。 此外,矿山安全领域的应用也在试点。 在电网领域,国家电网于2009年公布了智能电网发展规划,智能变电站、配网自动化、智能用电、智能调度等示范工程相继启动。
白皮书指出,我国已形成基本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与国外差距较小。 传感器、RFID等传感器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及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较大。 尽管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和综合服务等产业已达到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白皮书指出,物联网发展的战略机遇促进了我国在不同技术领域的全面提升。 我国在传感器、RFID、网络与通信、智能计算、信息处理等领域的技术研究能力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也取得一定突破。 但由于信息产业长期存在基础瓶颈和大规模应用系统综合集成能力较弱,我国在物联网核心技术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些技术领域未掌握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 大部分技术领域落后国际先进水平,注重跟随,处于产业链低端。
中国企业已基本掌握了低端传感器的开发技术,但高端传感器和新型传感器的一些核心技术仍未掌握。 我国只有组件传感器的通用标准,新型传感器的标准基本空白。 传感器在高精度、高灵敏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等高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中高端传感器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90%的芯片依赖国外。
在识别技术方面,我国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接口协议标准以及自主可控的标签芯片和读写器芯片。 标签制造技术有待提高,封装技术基本成熟,RFID中间件技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滞后。 差距很大。 标签打印机和贴标机领域目前基本被国外垄断。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部分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 物联网发展所需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仪器仪表尚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制造业将会向高端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