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各国不断推进物联网技术、标准和应用,物联网在各行业的规模将逐渐扩大,特别是政府推动的一些国家项目,如美国智能电网、日本i-Japan、韩国等。 物联网试点应用项目将吸引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进入物联网领域,极大推动物联网应用进程,对扩大物联网产业规模发挥巨大作用。
协同发展:随着产业和标准的不断完善,物联网将向协同方向发展,形成不同物体、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物联网信息互联互通、应用的模式 从闭环走向开环,最终形成能够服务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全球物联网应用体系。
智能化发展:物联网将从目前简单的物体识别、信息采集走向实时感知、网络交互、应用平台可控可用的真正的物联网,实现现实世界之间信息的智能化 和虚拟空间。 流动。
白皮书指出,结合国家优势,优先发展重点行业应用带动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产业支撑不足。 行业需求需要引导。 成熟的应用还需要多年的培育和支持,还需要开发。 各国政府需要通过政策予以引导和支持。 因此,未来几年,各国将结合自身优势产业,确定物联网应用发展的重点产业,特别是电力、交通、物流等战略性基础设施,以及能够显着促进物联网应用发展的产业。 经济。 重点发展领域将成为物联网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应用领域。
白皮书指出,我国面临物联网技术创新突破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从行业来看,物联网应用将带动传感器、RFID、仪器仪表等物联网相关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催生M2M、应用基础设施服务、物联网等新业态和市场。 工业物联网应用服务。 也将为软件及集成服务、智能处理服务、通信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等带来巨大的拓展空间,为培育我国物联网企业集团、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龙头企业创造良好条件 全面的基础服务能力。
白皮书还指出,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应用的条件尚不具备。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形成物联网大规模应用所需的条件和市场。 存在三大制约因素:一是物联网大部分领域的核心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离产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尤其是传感器网络,基本上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应用的条件。 其次,物联网从核心架构到各层的大部分技术体系和产品接口尚未标准化。 物联网行业应用的标准化也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实现低成本的应用普及和规模扩张。 第三,技术和产业化发展不足,导致物联网应用成本较高。 产品、技术、网络和解决方案缺乏足够的经济性。 此外,物联网本身具有应用跨度大、需求长尾、产业分散度高、产业链长、技术集成度高等特点,导致市场很难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启动, 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
同时,我国物联网产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我国物联网发展起步时间相差不大,但技术产业差距不容乐观。 虽然覆盖各大门类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规模化产业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不强。 大部分领域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处于产业链低端。 这种差距在传感和智能加工行业尤其显着。 核心根源在于信息产业长期存在的基础瓶颈和大系统综合集成能力的缺失。 物联网相关领域核心芯片、基础系统、基础架构对外依存更加突出。 例如,中高端传感器基本依赖进口,智能电网核心芯片几乎全部是国外产品,智能处理和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均由发达国家主导。 我国一直缺乏能够从硬件、软件、网络、平台、应用和业务流程实现大系统端到端全面集成的企业。 这种矛盾在重要行业和智慧城市的高端物联网应用中将更加尖锐。 此外,我国物联网相关企业整体能力较弱。 例如,95%的传感器、90%的仪器仪表企业都是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