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热利用应用市场将持续扩大。 工程市场、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是“十二五”期间需要大力发展的三大应用市场。 工程市场包括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配套工程和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两大类。“十二五”期间,我国光热发电将取得重大进展。 在国家政策和研发支持下,光热电站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十二五”末,我国光热发电将开始初步发展。
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8GW,占世界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53%。“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保持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地位。 同时,我国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将在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两端外”的局面将得到有效改善。 预计2015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
未来五年,我国风电产业将继续保持“十一五”期间的高增长趋势。 预计“十二五”末装机容量将达到1.3亿千瓦,风电设备制造能力也将大幅提升。 不过,与“十一五”期间只注重装机容量不同,“十二五”期间,“质”与“量”并重将成为风电发展的基调。 经历了前几年风电装机的快速发展,强调风电发展质量无疑是我国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1年1月6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谈到“十二五”规划时多次提到“并网装机”和“发电量” 风电发展思路。“数量”等字眼,显然超出了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中单一装机容量数字的限制。
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可分为初创期、快速发展期和成熟发展期三个阶段:2000年之前为初创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掌握了核电站的设计、制造和施工技术,基本实现了装备制造的自主设计和国产化。 ; 2000年至2020年是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已进入核电建设高峰期,基本形成完整的核电产业体系; 2020年以后,是成熟发展阶段。
与“十一五”一样,“十二五”时期仍然是我国核电快速发展的阶段。 预计2011年至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从2010年的10.8GW上升至2015年的43GW。 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我国已建成或在建核电项目中,CPR1000二代+技术占总装机容量比例最高。 规划中的核电项目中,AP1000采用三代技术的比例远高于CPR1000。 在核电规划布局方面,在加快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核电发展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江西、 湖南、湖北、安徽形成“东中部核电带”。
现代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方向是高效清洁利用,将生物质能源转化为优质能源,包括电、气、液燃料。 预计到2015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20万千瓦,生物质液体燃料将达到7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将达到24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燃料将达到120万吨。 2010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生物柴油混合燃料(B5)标准清单。 12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对以废弃动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纯生物柴油实行免税。 征收消费税。 这表明未来生物质产业的政策和标准将会陆续出台,相关产业政策缺乏的问题将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解决。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约70%的一次能源依赖煤炭,约80%的发电来自火电。 未来五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很难低于60%。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洁净煤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先进适用技术,主要包括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清洁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和废物处理等。 “十二五”期间,我国洁净煤技术创新将持续推进,但不再局限于单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已 成为实现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解决方案。 多联产相当于将化工和发电两个过程结合起来。 能源利用效率可提高10%~15%。 同时,化工产品的销售收入可以降低发电成本。 发电和化工产品的产量也可以根据需求相互交易。
非常规天然气主要包括在现有体制下、依靠现有成熟技术无法经济开采的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天然气资源。 对于煤层气,我国形成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勘探开发技术。 然而,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几年仍将是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 重点工作仍是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等基础技术研究,为下一阶段商业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但面对未来强劲的天然气市场需求,“十二五”期间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规模化利用将加速,利用规模较去年大幅增长 与“十一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