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到2015年,全国常规水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2.84亿千瓦左右,水电开发水平将达到71%左右(以经济可开发容量计算,下同)。 东部和中部地区水电已基本开发,西部地区水电开发水平在54%左右。
据《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煤电装机容量达到9.33亿千瓦,“十二五”期间开工3亿千瓦, 其中煤电基地占比66%; 投产2.9亿千瓦,其中煤电基地占52%。
魏兆峰指出,大力发展核电需要高度重视核电安全; 坚持以己为本,明确技术发展路线; 统一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核电装备制造国产化; 理顺核电发展体制,加快市场化、专业化进程。 过程; 建立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核燃料循环体系。 根据规划,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为4294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我国第一座内陆核电站将于2011年开工建设,首台机组将于2015年投入运行。
魏兆峰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电价承受能力、保持国内国际竞争力的条件下,积极推动非水可再生能源发展。
其中,风电开发必须大中小型、分散与集中、陆地与海上开发相结合。 通过风电开发建设,推动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实现风电设备制造自主化,努力尽快让风电市场形成竞争。 2020年,我国风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北”(西北、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大型、特大型风电场。 要同步开展开发、传输、消费研究,实行统一规划。 2015年和2020年规划风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亿千瓦和1.8亿千瓦。
此外,还要推动太阳能发电的发展。 规划2015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左右,2020年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确保2030年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发展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因地制宜发电。 2015年和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300万千瓦和500万千瓦。 2015年和2020年地热能和海洋能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万千瓦和5万千瓦。
魏兆峰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为基础,加快西部和北部大型煤电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大型电力基地建设。 酒泉、蒙西、张北等风电基地。 以及未来大型核电基地接入系统,重点加快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建设。 2015年,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主电网框架。 电力、北方煤电、西南水电通过3条水平特高压交流通道向华北、华中和长三角特高压环网输送电力。
同时,“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将规划建设糯扎渡电站±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向广东送电、溪洛渡电力±500kV直流工程 “十二五”期间向广东及金沙江中游梨园送电的电站。 、阿海电站送电广西直流工程。
对于智能电网建设,魏兆峰指出,未来我国电网的智能化发展将以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括发电、 输、变、配电、用电、调度六大环节覆盖各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融合。
“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和试点应用。 在系统总结评估智能电网试点的基础上,加快相关标准修订完善,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实现各环节协调有序快速推进。 截至“十二五”末,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和关键设备取得重大突破,智能标准体系基本完善,电网智能化达到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