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目前物联网领域有20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 在激烈的竞争中,我国也在确立自己的地位。 目前,我国各级都高度重视物联网标准。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林宁表示,国家发改委立项开展物联网公共基础标准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 金融学院设立了项目来开展物联网研究。 整体产业化及应用项目标准研究。 国内,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传感器标准工作组、物联网标准工作组等都高度关注并制定物联网标准。 此外,不少企业也积极参与物联网标准的研究。
在各方努力下,我国现在在一些领域已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例如,中国的ETC标准已经在5.8GHz技术的RFID中确立。 对于2.45GHz和860~960MHz,我国也在加紧制定自己的标准。
由于物联网体系非常复杂,我国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在标准体系、关键技术等很多方面都有工作要做。 林宁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必须有选择地聚焦一些核心技术。 突破。 他认为,目前可以重点关注七个方面:标准体系基础、基于RFID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标准、传感器网络、M2M、信息安全、互联网、应用标准等一些关键技术和应用。
在国际标准的激烈竞争中,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世界上有很多物联网标准组织,他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物联网标准,工作中难免存在重叠和疏漏,各个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还不够。” 林宁表示。
事实上,标准之争本质上是利益之争。 国际标准化组织之所以缺乏沟通,是因为它们的利益会因此受到损害。 然而,不同组织推动标准孤岛的方式必然会影响物联网的广泛应用。 不同组织之间只有相互沟通,物联网应用才能互联互通、创新发展。
对此问题,中国物联网联合标准工作组组长张琪指出,我国的物联网标准战略是“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即首先要有自己的物联网标准战略。 拥有自己的标准,同时要坚持开放,实现标准互联和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已与欧洲相关物联网标准组织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高级工程师王文峰介绍,自2008年起,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电子标签标准研究和标准化工作。 射频识别技术。 2008年10月,双方在欧洲和北京举行圆桌会议。 欧洲相关组织也非常重视与不同国家物联网产品的互操作性测试,甚至将此项纳入中欧物联网专家组章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