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秘书长颜增旭的办公桌上摆着两份报告。 其中一份是协会工作人员提交的研究报告,其中写道:“我国约有44.8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很多企业检测能力落后,企业对分析仪器的巨大需求已成为潜在的大市场。” 另一份统计报告的内容是:“2010年,整个仪器仪表行业进出口逆差持续扩大,达到14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分析仪器是‘大’” 逆差,进口31.88亿美元,出口仅7.09亿美元,逆差达到24.79亿美元,占行业逆差的17%,而且进口仪器基本垄断了高端产品市场,并扩大到 中低端产品。”
一方面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另一方面却是被国外产品垄断的现实。这就是我国分析仪器行业面临的现状。” 严增旭有些无奈的说道。
“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市场需求巨大,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对科学检测、分析技术和仪器提出迫切要求。遗憾的是,我国自主品牌分析仪器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检验和检测需求。” 测试需求。”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学院教授王岩说。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工作人员郑增德参加《食品质量安全检验能力提升专项规划》调研,检查县级检验机构和基层口岸实验室的能力、装备和建设情况 部分地区质检部门。 郑增德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在这些检测机构中,设备以分析仪器为主,约占80%至90%。主要仪器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仪等。” 质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产品。” 通过研究,郑增德发现,这些检测机构配备的都是国际知名品牌,而且只有原子荧光光谱仪是国产的。
天津检验检疫局动植物食品检测中心高级工程师徐宏坦言:“由于检测的产品主要是出口,因此必须按照进口国的相关标准配备实验室设备。 高端分析仪器在我国刚刚起步,其灵敏度、稳定性与国外知名品牌还有很大差距。” 徐宏说,在这个检测中心,有9台售价超过百万元的高端分析仪器,全部都是国外知名品牌。 “国产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稳定性差,我们每天检测300多个样品,每个样品需要检测几十项,如此繁重的检测任务需要仪器设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否则, 导致前后的测试结果不一致。”
徐宏表示,他们之前也使用过国产仪器设备,但稳定性令人失望。 “有时开机后需要几个小时才能稳定,这显然不能满足任务紧急、时间紧张的需要;有时仪器本身也不够稳定,直接影响了检测报告的公正性。”
山东省安丘市是我国最大的蔬菜出口城市。 全国四分之一的出口蔬菜均经过位于这里的国家蔬菜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后出口。 中心配备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高端检测设备,总价值约800万元,全部为国外品牌。 安丘市质监局局长张利民认为,国产分析仪器最大的问题是精度不够。 “出口产品必须符合进口国的相关标准,这对检测设备的精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国内设备还很难达到这些标准,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国外知名品牌的产品。”